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断尝试着写,也尝试着找寻。我爱着这个美丽却充满了遗憾的世界,所以我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由衷地喜欢着自己笔下的那些男孩女孩,我可以给他们一段悲欢离合,抑或是一次擦肩而过。我笔下的故事,总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可是我相信,这一切最终都会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去付出,引领他们走向华美。年复一年,也许人生本就应该在试探中前行。我一直都相信,青春岁月中的小幸福会根植于人的记忆中。而文字,就是让记忆延续的方式。最后要感谢每一个耐心地阅读完这些故事的人,也想要告诉每一个热爱着文字的人:相信吧,我们都会幸福。  相似文献   

2.
有那么一群小画家,他们也是小故事家,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着自己喜欢的故事,表达着自己真实的想法。来看看他们创作的绘本吧!这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哦。就连封面都是从他们的画里面挑选出来的。《梦境奇遇记》绘作者王潞嘉:我的绘本是用水粉画的,我要告诉大人孩子都想有个温馨的家。《长鼻子先生的月求旅行》绘作者何梁:我用炭笔水彩描绘了长鼻子先生在月球探险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删去了原文中两次在北京戏园看京戏的经历,保留了童年时在平桥村看社戏的内容。单元导读有这样的语句——“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热情无私上,而从完整版的《社戏》和鲁迅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在教学《社戏》时,我们应该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笔者从叙事节奏分析《社戏》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4.
谢宁宁 《吉林教育》2005,(12):24-24
1.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体验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实验等。存学习化的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而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创造。  相似文献   

5.
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删去了原文中两次在北京戏园看京戏的经历,保留了童年时在平桥村看社戏的内容.单元导读有这样的语句——"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热情无私上,而从完整版的《社戏》和鲁迅写作的时代背...  相似文献   

6.
从多年前淋漓写意的《杀楚》,到现在风流飘洒的《新三国无双》,翁子扬的笔下,走出的是花一样的女子和风一样的少年。在水墨国般古朴而轻灵的绘画世界中行走的翁子扬,用自己的方式写出了一个“侠”字。  相似文献   

7.
鲁迅非常欣赏儿童的心灵之美.他的作品中传递着童真、善良与美好.如在《故乡》中,童年时鲁迅与闰土间的游戏,在《社戏》中和阿发他们去看社戏等,这些童真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它是人的意识觉醒的重要部分.从少年闰土、阿发等儿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孩子脑中尽装着那些好玩的事物,这是他们所感兴趣的,符合儿童好玩的天性.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自由自在地玩耍,喜欢探讨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和满足.鲁迅以阳光的笔触,描写了几近单纯的儿童心理和性格,歌颂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和充满活力.鲁迅笔下的儿童,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活动引领学习方式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本案例尝试将《史记》整书阅读与真实世界对接,以整书阅读探究为基础,以对接真实世界的展示任务为驱动,开展《史记》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成果展示设计新颖,与真实世界对接、从文字向现实延伸、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探究、创造性解读历史人物是本案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被选入人教版统编教材第三册.这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说其幸,是因为,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等等这些文章的熏陶后,他们对鲁迅的吁求已逐渐由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阅读,开始与鲁迅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了。此时给他们介绍像《灯下漫笔》这样的一些杂文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10.
1.培养观察能力。 一幅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映,而且也是现实生活片断的再现。引导学生去观赏那《万紫千红的花》和秀丽的《漓江风光》,去参观那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阡陌纵横的《北京立交桥》,去体会《社戏》热闹非凡的场景和《分马》的曲折风波……在这些活动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观察能力。   2.培养联想想像能力。 直观的事物最能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例如在教《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结合课文插图,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画面上是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周围还有些什…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一幅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图"。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给了学生8分钟的时间描绘,然后找了3个学生来朗读他们描绘的画面,结果这三个同学的描绘都不理想,基本就是对陶渊明诗句的翻译,没有自己的联想,更没有自己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之前自己描写的陶渊明的一幅"田园生活图":诗人在庭院前的菜地里耕种着,不  相似文献   

12.
以叙事学视角结合既往解读方式之长,有助于深入探析《社戏》的叙事技艺。《社戏》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我”共同打造的一台意蕴丰富的“好戏”。《社戏》的潜在主题是孤独和寂寞中的回忆,以及对回忆本身的反思。小说创造了一个理智而不失柔情的隐含作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鲁迅短篇小说《社戏》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和谐快乐的生活画面.小说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社戏的情景,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几个生动场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本丈着重从环境美、人情美、故事美三个方面来展现《社戏》中作者所着力表现的美好的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14.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民族初中,98%的学生都是“平地瑶”或“过山瑶”的瑶胞子弟。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就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一些乡土知识。如在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时,就结合了《社戏》(鲁迅)、《端午日》(沈从文)中对“看社戏”、“赛龙舟”的风情描绘,引导学生用心体味作家笔下江浙、湘西一带的民俗风情,然后在“拓展延伸”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本地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5.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民族初中,98%的学生都是“平地瑶”或“过山瑶”的瑶胞子弟。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就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一些乡土知识。如在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时,就结合了《社戏》(鲁迅)、《端午日》(沈从文)中对“看社戏”、“赛龙舟”的风情描绘,引导学生用心体味作家笔下江浙、湘西一带的民俗风情,然后在“拓展延伸”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本地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6.
随手翻翻世界艺术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在古典绘画中,中国画多画山水虫鸟而少画人,西方绘画多画人而少山水;中国绘画尽量将画家的精神状态溶进自然物中,而西方绘画则力避主观色彩追求客观的真实。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西方绘画几乎一直是由两块砖石支撑着的,一块是写实主义,另一块是人物画。波提切利画《维娜斯的诞生》,达·芬奇国《蒙娜丽莎》,安格尔画《浴女》,以及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丢勒笔下的乡巴佬、哥雅笔下的吉卜赛女郎、鲁本斯笔下的  相似文献   

17.
正同样是看社戏,文学大师鲁迅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去写看戏的内容,而是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戏外天地,写出了"我"与小伙伴们的真诚友谊,为我们再现了他们童年时期的快乐,歌颂了农村孩子的淳朴品质和聪明智慧;当代作家王英琦在看社戏时,也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戏外。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看社戏》一文通过对一个民间豫剧戏班的描写,从文化因素和作者所见、所  相似文献   

18.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课文由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组成。讲的是小鸭让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让妈妈带自己到山那边看风景。鸭妈妈和鹰妈妈都没有同意,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几天后小鸭和小鹰分别学会游泳和飞翔。课文讲了一个道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只有实际去做,才能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学本课,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的意思,在读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操作教学就是让学生有目的地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去尝试、去感受新的东西,从而获取新知识。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注重了操作课程的编排。认真研究教材,重视操作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本文拟就《实际测量》谈谈笔者的操作教学实验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指导 [课程设计理念]给学生一席空间,让他们自由展示;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条路,让他们自己去走。 [课程说明]教学初三年级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后,把开学初安排布置的“爱我家乡,关注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一次阶段性汇报。 [课前准备]依据课本63页的“说一说”、67页的“议一议”、72页的“探究与实践”中的1、3题,把学生分成四组,按计划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后课上汇报。 二、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