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嵇康的神仙思想融道家和道教思想,认为“一、世上有神仙,但不可以学得;二、养生可以长寿。”这种神仙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神仙思想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在文学史上创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神仙思想和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深深地扎根在民间,在民间文化中直接体现出来,又向艺术创作渗透。神仙思想给中国文化提供想象,供知识分子高蹈扬励。儒、道、释在此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沈美庚 《天中学刊》1999,14(6):63-66
李白的仙道思想已经不是神仙说中的仙道思想,而是天地所以然的“道”,是自然法则。李白对神仙有时肯定,有时否定。一方面否定神仙的存在和神仙说,另一方面肯定“神仙”的无拘束性、自由自在性。李白受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庄子哲学的影响很大,他把自己比喻成“大鹏”,作为与天地精神来往的象征的“大鹏”意象总贯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小坏人     
如果没有生活的磨砺,没有勤劳,没有想法和跃跃欲试,便没有一切;如果真有神仙指路,那神仙便是你自已,经过磨砺、有了思想的你自己。—郑贞  相似文献   

5.
童晓云 《陕西教育》2009,(11):92-92
汉末道教的兴起使养生与神仙思想盛行一时,以养生求成仙成为风尚,三曹的神仙思想受时代影响又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曹操晚年信奉养生企慕神仙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早年一统天下的儒家理想.曹丕信奉养生术但用儒家思想来抵制神仙信仰.曹植早年反对长生和神仙,后期因志向不遂而企幕神仙,用道家思想和游仙慰藉失落的心灵,却最终因其儒家理想始终不遂郁郁而终,他一生的苦闷和失落赋予他的神仙思想更为深刻的内涵,他的思想历程和解脱心中苦闷的尝试也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游仙诗在曾氏父子三人的诗歌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借游仙以咏怀,本文从汉末邺下的神仙风气入手,逐一分析三人的神仙说态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曹操和曾植都在诗中表达了服食延寿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建功立业的热情密切相关;曾丕则不相信神仙长生,他要顺儒家圣道而行;曾植在后期遭受的政治迫害和精神摧残而使其诗多了借用庄子哲学摆脱尘世烦扰和邀游天地之间追求自由和快乐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神仙思想已经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屈原的神仙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楚地旧有的昆仑神话中的“不死”观念,二是齐、燕一带新兴的方仙道。时不我待的时间紧迫感和日益加剧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屈原接受神仙思想的主要原因。神仙思想是影响屈原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先秦神仙方术思想逐渐兴起,受其影响,《楚辞·远游》中体现的神仙思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神仙修炼方术和体道成仙后游历仙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东晋时期,道教神仙思想对陶渊明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在诗文的创作中塑造了仙境、仙人、仙乐、仙药等道教意象。这些意象折射出陶渊明对道教神仙思想的自觉服膺。  相似文献   

10.
神仙形象源于上古,到秦汉时期神仙思想深入人心,不过神仙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列仙传》针对长期以来有关神仙思想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尝试构建神仙理论.尽管《列仙传》的神学理论简单、粗略且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为后人完善神仙理论奠定了基础.这种尝试意义很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秦王朝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杂家思想,它利用宗教神学思想来神化统治。宗教神学思想在秦王朝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在维护和巩固秦王朝统治的同时,也推动了秦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2.
雍门宫作为秦宫殿之一,是秦始皇软禁太后的处所。然而其地理方位史学界却颇多异议。通过对史籍的剖析和对咸阳塔儿坡出土铜器的研究,认为秦雍门宫遗址就在今咸阳市东北塔儿坡一带。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先秦文化的产物,它是以先秦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其理论源于生命体验,是取象类比和辩证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秦代的养老问题,前辈学者论述不多。从历史文献中的零星记载来看,秦人是重“孝”的,云梦秦简中的有关记载也证实秦重视养老问题。文章通过对秦律中有关条款的分析,结合司法领域的个别案例,认为秦统治者重视对人民进行“孝”观念的灌输,并且注重“以法行孝”,以此来维护社会生活中父家长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尤其以儒、道、法最为世人称道,而法家思想则最终帮助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帝国。在宣扬“依法治国”的今天,传统法家思想继续被当下的学者研究,可见其对当代法制的借鉴意义。而韩非的法家思想则对当今的中国法治建设环节中的立法、宣扬法律和执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关东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为了加强统治,秦统治者强调用法家治国,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然而,法家思想的局限和统一手段的不合理造成了秦朝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冲突,这一冲突以法家思想和非法家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历秦朝社会之始终而存在,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陆贾和贾谊都是汉初重要的思想家,通过对陆贾和贾谊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汉代儒家思想间的多元、融合是在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而来的。新学说总是对原有的旧学说继承的要比发展的更多一些。陆贾和贾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汉初现实情况和对先秦历史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也代表了一种区别于先秦儒学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学说为中国历代所重视。然对其观念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对其思维的重视。而对其思维的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待言说的。笔认为先秦儒道的思维,是人与对象的生命一体化的主体性、整体性、诗意性的心理过程。而将这一心理过程以诗意的语言及类比隐喻的方式予以表述,便形成了儒道化,儒道化正是其思维的结晶。本拟从思维的定位、思维的素质、思维的方式、思维的符号及其表达等方面对先秦儒道思维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先秦货殖思想家中,对货殖“取予”思想有独到见解的,首推白圭,其“取予以时”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子的“欲取固与”思想,孔子的“惠而不费”思想,管子的“形予实取”思想,也体现了“先予后取,以予为取”的精髓。先秦贷殖家白圭及老子、孔子、管子的“取予”思想,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国以法家的赏罚理论为指导制定国策,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终灭六国.秦统一后,继承了法家不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加之专任刑罚,阶级矛盾激化,以致速亡.秦因法家思想而兴,也亡于法家思想.从秦运用"刑德二柄"的法家思想及专任刑罚到汉代采用礼法并用的"霸王道杂之"的转变大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这近百年的时间可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大变化时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秦汉两代统治思想变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