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总理指出,土地不仅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解决被征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公平补偿和合理安置。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也由此倍增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尽快为失地农民建立起安全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在享有生存权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发展权,既是现阶段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基本条件,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种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获取经济收益、基本生活保障。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必然。尽管各地政府在征地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许多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仍无保障,由此产生了诸如征地补偿标准低、补偿安置不完善、再就业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失地农民问题。由此,立足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考虑,建议政府政策思路重点放在土地的"功能性替代"上,通过制定合理的补偿和增收机制、构建再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系统性方案设计,最终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大量涌现.而这也引发了如何解决征地带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在通过对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的社会因素进行着重分析后,提出了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工作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及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解决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征收规模膨胀,因征地性质模糊、"公共利益"范围泛化、补偿机制落后、被征地农民话语权缺失又缺乏权利救济机制等,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激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探索非公益性用地制度;确认土地发展权,坚持完全补偿原则;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保障征地过程中的农民话语权;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长久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制定《土地征收法》,切实为征地提供从征收到救济的全套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当土地被征用后,农民便丧失了这个有形而长久的生活保障的载体。部分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逐步向城市过渡,越来越多的耕地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被城市规划所占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失地农民这样特殊的社会群体。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失去土地的农民俨然也失去了一系列权益,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失地农民的权益未得到有效的保障,对此不仅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也会给社会的和谐稳定添加更多的不安定因素,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换保障”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产物,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当前,学界对“土地换保障”存在一些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质疑,其实质反映了“土地换保障”的利益失衡危机:被征地农民在“土地换保障”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利益风险。以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为依据,将被征地农民在“土地换保障”中所涉及的交换命题划分为利益分配内容和利益分配机制两方面,分别对应“不完整—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单向性—即时性”的保障安置,其原因在于被征地农民主体性缺失、征地补偿性质存在偏差、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缺位等方面。因此,要从“土地换保障”走向“土地换发展”,构建被征地农民的发展型保障。  相似文献   

9.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被征地农民是农民非农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这个特殊群体不断增多,同时也为被征地农民向城市流动和成为城市一员提供了一种契机。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其间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江西婺源县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施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过介绍其近况,总结出婺源县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经验及特色,并探讨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土地征用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这一弱势群体的问题也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以土地换保障,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总量急剧增加,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已成当务之急,因此进一步深化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学界对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可见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阐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意义、进程、困境以及相关对策等方面,然而相关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征地农民生存现状堪忧,因此,改革现存的不完善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势在必行:城市化进程推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制度规定合适的社会保障,和谐社会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为必然。针对此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实现征地制度完善和有效衔接,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全方位保障为根本要求;转变农民保障观念,以提高保障水平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失地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本人权在城市化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他们的基本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发展权。失地农民个人应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自觉维护人权;政府应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人权的法律法规与就业制度和推进经济建设,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各界都要行动起来,包括企业、城市居民、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人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大致需经历文化冲突、文化反思、文化重构和文化融入四个阶段。目前,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过程因政府支持缺位、社区支持乏力、媒体和原市民歧视、城郊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与主观努力欠缺而步履缓慢,需要从政府推动、社区支持、社会认同和主体建设四方面入手,建构城市社会与城郊失地农民双向互动的促进机制,推动城郊失地农民快速适应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机会不平等、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化、农民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上升等问题。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要从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组织、完善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和保障农民利益表达机会平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建立和开辟各种增收渠道以外,还应该高度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改善其生活水平。本文就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制度供给的滞后或超前、制度消费的情况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失地农民现象在目前的"问题化"。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应从源头做起,在宪法中明确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同时提高、拓宽征收补偿的标准及范围,探索以保障换土地的新型失地农民补偿方式,并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实现农民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0.
作者针对现今农地大量被征用,因农地征用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增多的现实,分析现今农地征用侵害农民土地权利的表现及法律原因,重点提出我国农地制度修改的设想: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将农地保护及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维护写进《宪法》,出台《农用地经营管理法》、《农地征用法》,赋予农民长期的农用地使用权,完善农民土地权利权能,探索建立以政府征购制为主的公平有序的农地征用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