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在四川凉山州境内各县考古调查和访问群众,接触到不少有关太平军的资料,对于研究太平天国后期情况,特别是石达开进入四川凉山后的一些情况,及其兵败紫打地后的一系列史实,从而进一步准确地评价其人其事,都是非常有用的。现将搜集到的碑刻、家谱资料,以及有关县志的纪载,摘要抄录,汇编成《关于石达开在凉山州的史料集辑》,供同志们研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一八五七年六月从天京出走,带领太平军大批精锐部队转战数省后,于一八六三年六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覆败。这是太平天国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评价石达开这个历史人物所必然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解放后,国内史学界对石达开的评价主要有三种意见:一、认为石达开是第一流的军事政治人才,但是在天京事变后,他把太平天国大批的最好兵将带走,远征不返,造成了太平天国最严重的分裂行动。二、认为石达开在内讧的血腥屠杀中是主谋人之一。他屠杀同志,反抗中央,搞分裂活动,是严重的罪行,而不是一般的污点。三、认为石达开是始终忠于天国的英雄,他的出走只是迫于形势。后来,他跨越数省远征,一直与敌人作不屈不挠的战斗,  相似文献   

3.
六乙荣五年石达开在江西接受广东天地会加入犯了一件大错误但是,我们在这里,却要郑重的指出太平天国乙荣五年石达开在江西接受广东天地会加入那一次却犯了一件大错误。就是石达开没有把来加入的广东天地会改编、教育、改造,让他们仍得保存原来的旗帜、组织,有的还保存原来的称号。由於这一个大错误,便造成了後来三个重大的恶果:第一,破坏了太平天国的铁的纪律;第二,不听指挥;第三,到了紧要关头,发生叛变。  相似文献   

4.
邵文 《老年教育》2010,(9):18-19
石达开藏宝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据说,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示意图,图上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相似文献   

5.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心成员,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对太平天国有过重大的贡献,也犯过错误。因此,在对石达开的评价问题上,过去史学界有过不同的意见。但“四人帮”大搞影射史学,以批判石达开为名,行篡党夺权之实。为此,他们把石达开说成是“混进革命”内部的“地主分子”;是复辟“倒退”的“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是“可耻的叛徒”,等等。为了拨乱反正,肃清其流毒,就必须把“四人帮”这一阴谋诡计彻底揭穿!至于史学界的不同意见,也有必要开展百家争鸣,澄清其中的迷雾,还石达开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石达开是天国革命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之一。金田起义后不久,他被封为左军主将,永安建制时被封为翼王。在从广西到南京的进军中,石达开所部一直是开路先锋,同清军进行了无数次殊死决战,由于他的正确指挥,其军所向披靡,为太平军比较迅速地攻占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石达开在实际斗争中显现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天国和清军所公认。杨秀清对他“屡委以军事”,李秀成也认为石“文武备足,谋略甚深”。清军称他为“石敢当”,说其军“所至”,清兵“争避之”。左宗棠说:“石逆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  相似文献   

7.
石达开留在广西宜州北山的诗碑,不仅真实地表达了太平天国崇拜上帝、灭佛反孔的思想主张,而且反映了石达开“一统太平”的雄心,以及不得不从天京出走的矛盾心态。诗作表明,太平天国虽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但也只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石达开则是一个有着历史局限性的悲剧式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8.
石达开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爱之者极力赞美他,说他是“太平天国第一个军事、政治大人才。”贬之者力斥其走着一条从个人英雄主义——分裂——叛变乞降的道路,是剥削阶级本性决定的。由于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他对这场农民革命运动所作的积极贡献和所起的消极破坏作用,都不易为人察觉和估量,因而对他的褒、贬不免失当;对他前期、后期的言行,也缺少合理的逻辑。如果我们拨开迷雾,去掉偏见,就会发现他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天京事变,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或比较明确的概括。通常,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这个事变从一八五六年八月“杨秀清谋篡洪秀全位起”,至一八五七年五月“石达开被洪秀全疑忌惧祸出走止,前后为时共十个多月。”“中间经过洪秀全密命杀杨秀清,韦昌辉乘机扩大事变,谋夺政权,石达开起兵靖难,天京军民齐心杀了韦昌辉,欢迎石达开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的内讧,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石达开的出走,主要责任在于洪秀全。他不救天京一是因为兵力不足;二是面对现实,他有自己挽救“天国”的更为深谋远虑的战略设想。“分裂主义者”的罪名是不能由石达开来承担的。  相似文献   

11.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是太平天国“文武备足”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之一。他为太平天国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也犯过无可挽回的错误,最后导致了大渡河畔历史悲剧的结局。石达开能诗,但真作不多,这首诗是他离京“远征”转战途中,1862年初驻军贵州大定与苗胞欢聚时即席所赋。原诗是1957年9月贵州大定县人民委员会寄给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的一篇《石达开与苗家》的  相似文献   

12.
1858年10月至1859年8月,石达开部有计划地从闽转入赣南,然后入湘,试图图蜀,数次会战失利,转而进攻湘西南重镇宝庆,宝庆会战历时两个月,以太平军失利它走告终。此战失利,是石达开命运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共一万多字,主要论点是: (一) 出走天京并非石达开本意:石达开从没想到要离开天京。太平天国需要英明统帅石达开。石达开出走是洪秀全分裂主义的结果;(二) 不能以离开洪秀全定分裂:洪秀全逐渐离开了农民阶级的旗帜。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离开洪秀全不等于离开革命;(三) 不能以离开天京战场论是非:天京已逐渐失去了有利形势。石达开出走有力地配合了天京战场。洪秀全死守天京断送了石达开也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限于版面,本刊仅刊登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4.
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他固然赞同杀杨,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诛杨“密义议”;他在事变后匆匆赶回天京,目的是要制止韦昌辉等的滥杀,而并不是为了给杨秀清报仇。  相似文献   

15.
1857年5月,太平天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翼王石达开,因不堪忍受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和洪氏兄弟的压抑,秘密从天京出走。石达开逃离天京以后,经东梁山,铜井镇(位于江苏、安徽两省的边界上)渡过长江,于是年6月抵达安庆。在石达开抵达安庆前后,那些不满洪秀全同情石达开的太平军将士,纷纷聚集到石达开的周围。1857年10月,石达开率领这  相似文献   

16.
1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军事、政治和组织方面,出类拔萃。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很大的贡献。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发生。他奉天王之命,从武昌回到天京(南京),杀掉韦昌辉.协助洪秀全“提理政务”,被加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不久,天王对他产生“疑忌”,封胞弟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挟持翼王,直至试图杀害。1857年5月,石达开在“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开疆报国”,“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的思想指导下,不顾当时大局,率领十万部队,从京城出走。经江西,转战浙江、福建,复入江西,攻入湖南。企图从  相似文献   

17.
1860、1862、1863年太平军石达开部曾三次进入贵州,其中1863年进入贵州的一支太平军同贵州各族起义军结成一体,并肩战斗,直到1872年最后失败。太平军在贵州的战斗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部分,目前对它介绍的还不多,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 1857年,石达开率数万太平军从天京出走后,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湖南经鄂西入四川。可是1859年在湖南遭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阻击,被迫退到广西。8月,石达开与国宗石镇吉包围桂林,在这里他们制订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新进军路线。贵州从1854年以来,在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下,就不断爆发各族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到1859年已遍及全省。清政府在贵州的军事力量本来就很薄弱,饷粮又不能自  相似文献   

18.
石达开回师广西两年多的征程,遭遇到的最凶恶、最棘手的劲敌是广西各地的团练。由于石达开没有正确的政治策略,在少数民族地区活动又没有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因而无法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了一支没有基地和群众基础的孤军,在作战中处处陷于不利的地位.石达开回师广西反团级的斗争失败了.  相似文献   

19.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对石达开的评价,目前还存一些分歧。我们查阅的几本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太平天国的专著和中国近代史读本,都把石达开说成是分裂主义者、野心家、叛徒。我们不同意这些看法,故特撰写此文,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史学界在关于吕振羽的生年、原名和其曾祖父何时参加太平军等问题上颇有异议,笔者认为:(1)根据《吕氏三修族谱》,吕振羽的生年应确定为1900年1月28日,《吕氏三修族谱》所记载的出生时间是唯一可信的依据;(2)根据吕振羽曾祖父墓碑文,吕振羽原名叫吕典福,族谱所载吕典爱当是1910年以后所呼之名;(3)1859年,太平天国革命军将领石达开率部围攻宝庆。是时,吕振羽的曾祖父吕先纪参加了石达开部赖裕新、朱衣点太平军,并随朱衣点太平军“转战闽赣”,直至太平天国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