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西方戏剧的介绍和研究。紧密联系中国戏剧运动的现实,注重研究的当代性、尝试比较戏剧的方法、注重戏剧艺术的综合研究,强调戏剧的民族特色,是其早期西方戏剧研究的特色,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针对"五四""问题剧"只见问题不见戏剧的缺憾,余上沅极力强调戏剧的审美本质是艺术,戏剧应该艺术化地表现人生。在20世纪初期戏剧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片否定声中,余上沅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辨析出传统戏曲"写意化"、"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充分肯定"旧剧"的审美价值。余上沅首倡并积极推动"国剧运动",为建设中西戏剧艺术交融的现代民族剧做出了巨大努力。以国立剧专为舞台,余上沅倾心于戏剧教育事业,为现代戏剧的发展聚集、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月派虽以新诗闻名,但其戏剧创作成果也不乏精品之作,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艺术追求使得它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戏剧创作在意蕴、结构、语言三方面表现出了相同或类似的审美情趣,即温情与孤独并存的戏剧情绪,线段式的戏剧结构和生命跳跃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4.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戏剧理论主张主要散见于一些戏剧理论文章和观戏随感散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新民族戏剧的构想;二是对戏剧本体的思想。新月派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超前的探索,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戏剧理论与高校戏剧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西方戏剧理论史中有价值的理论提取出来为我所用,对于高校戏剧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无疑有所裨益。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应是高校戏剧教育的本体论意义和审美属性;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可以是高校戏剧教育的现实目的和实现途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特点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戏剧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人格教育,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应该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布莱希特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了他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同时,他的戏剧理论也对中国戏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给中国戏剧的发展输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清醒的文体意识和强烈的理论要求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戏剧理论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自觉的形式意识或艺术自觉是新月派的一个醒目标记。与其理性稳健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态度一致,新月派致力于为新文学建章立制、确定规范,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古典主义的倾向。新月文学以精严的法度纠正了当时文坛粗陋散漫的弊端,对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代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戏剧的相对繁荣和“礼”与“乐”相冲突的学术氛围,促使了中国戏剧理论的产生。汉代戏剧理论主要体现在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讽谏与惩戒功能以及戏剧的娱乐功能之上。尽管它简单且不系统,但为后世戏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身,创立中国自己的演剧学派,黄佐临则把布莱西特和梅兰芳结合,创造出既现代化又民族化的中国戏剧形式,徐晓钟融会三家,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从而使中国当代戏剧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住在上海的日子在他人生中独立成一片断。在沪初期,他在政治上保持沉默,后因时局的诱因与他本人议政的爱好,他在《新月》月刊上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批评国民党政府,表达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这些思想的内涵是法治保障人权、民主宪政、言论自由、和平渐进改革。该思想在当时社会舆论中产生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2.
<月出>是一部内容紧凑的戏剧.在有限的时间里,演员想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变化,仅仅靠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为什么原本要追捕流浪歌手的中士选择了帮助他.在戏剧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动作,它们蕴涵着大量微妙的含义,用一种无声的方式告诉我们戏剧里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通过对主人公警官和流浪歌手动...  相似文献   

13.
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表现了对人的日常生活境遇以及人生苦难的关怀,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审美表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存在主义接受的简单性,以余华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无法体现纯粹意义上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缪塞与郁达夫虽然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与不同国度的两位学家,然而,他们既有着相似的个性与气质,又有着相似的人生态度与创作风格。特别是他们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更有着无法剪断的血缘联系。从郁达夫塑造的“零余”形象身上,可以窥见缪塞笔下的“世纪儿”形象的影子。虽然郁达夫在各种述中避而不谈缪塞,但是,缪塞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他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对日剧《月之恋人》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了解读,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形象:中国社会中的民众群体形象、中国女性形象、在日中国人的形象;同时对注视者日本的“自我”形象也进行了阐释。认为该剧较为客观理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形象,辩证地处理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月亮神话的原型意象作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嫦娥奔月与祈求生殖的巫术联系起来分析阐释。认为月亮神话经历了初始原型、次原型和复合型三种神话形态和演化模式,它们分别对应着丰收神、生殖神和复合的婚姻神。嫦娥是一位执着祈生求嗣的帝妃,其吞服西王母不死药和奔月行为均系祈生求嗣的巫术仪式行为;奔月时间应为具有生生之德宜子之祥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夜。  相似文献   

18.
浅谈余光中散文中的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中散文中的想像注重文化内涵,尤其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回忆”与“联想”更是椭彩纷呈,富有艺术趣味。同时,作者又善于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并顾及文体的特点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想像方式,从而成功地把生活上升为艺术。  相似文献   

19.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分别考察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坛上曾经发生广泛影响的创造诗派和新月诗派的渊源关系,并对其代表诗人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诗人在诗歌观念、创作实践方面所受的西方影响作了具体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