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议稿条文八、[主观恶意] 问: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共人物提起的名誉权诉讼时如何认定被告的主观恶意? 答:被告的以下行为可以认定为主观恶意: 1.索取或收受物质利益、受人指使或涉嫌报复;  相似文献   

2.
四、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管辖? 答: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六、问:因新闻报道或者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 答: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引起的纠纷增多,有的还引起了法庭诉讼,比如:活“济公”为何走上法庭和陈佩斯正式向长沙市地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都是因为名誉权的问题。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的重要人格权。所谓名誉,就是社会上一般人对某个公民或法人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民法通则》中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一、[不予受理1] 问:国家机构起诉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及作者侵犯名誉权的,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国家机构起诉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及作者侵犯名誉权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也以真实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但近些年来发生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却基本上都是被以“新闻失实”为由提起诉讼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也大都是围绕“失实”而形成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相似文献   

6.
建议条文一、[不予受理1] 问:国家机构起诉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及作者侵犯名誉权的,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国家机构起诉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及作者侵犯名誉权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7.
唐玉春  宋显仁 《今传媒》2010,(12):39-4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公民和法人日益重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提起民事诉讼保护自己的名誉权;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又使得人们有依据对名誉权案件提起诉讼。而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造成侵权,因而,新闻媒体常常容易成为名誉侵权案件的被告。媒体侵权有何特点,媒体应当怎样加以防范,这是媒体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20日,我们收到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西安老孙家饭庄石家庄分店诉河北日报社侵害其名誉权一案的《应诉通知书》。按报社处理此类诉讼的惯例,由处理涉案稿件的部门派编辑与专业律师一同出庭代理诉讼,于是我们也“有幸”做了一回“被告”。1999年  相似文献   

9.
档案广角     
, 《湖北档案》2012,(9):1
●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条款的确立使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1)
<正>一位身份扑朔迷离、疑与高官交情匪浅且拥有地方政协委员及多个荣誉称号的企业家,就媒体对他的批评报道提起诉讼,两级法院都以"公众人物"为由判其败诉。这为我国名誉权案之于公众人物的审理增添了新的一例。在我国学界对公众人物热烈讨论及司法中屡次对其探索运用的语境下,不仅具有个案观察价值,也有助于吸收相关经验、反思企业家名誉权纠纷案的审理规则,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名誉权法的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被诉侵害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是目前中国大众传播尤其是新闻媒介面临的最常见的法律问题,从发达的东南沿海,到偏僻的西北内陆,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这些“顶尖级”的国家媒体到县级报、台,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新兴的网络媒体,绝大部分侵权诉讼是以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形式出现的。这些侵权纠纷,因是“新闻界的新闻”而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因一报社记者张淋撰文称其在某地“搭鞋售书”而在北京起诉名誉侵权,张淋则以赵忠祥就此发表的某些言论侵害其名誉权在济南对赵提起诉讼,成为1999~20…  相似文献   

12.
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 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二、问: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来信或者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以及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一般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  相似文献   

13.
<正>1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价值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它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诉讼行为和活动,它是人民法院解决当事人之间法律纠纷的审判依据。诉讼档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一是诉讼档案具有查考利用价值。诉讼档案是整个案件诉讼活动的原始记录,它记录了一个案件立案、庭前、证据、庭审、合议、判决、执行、送达等重要程序。  相似文献   

14.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河北晋州海龙棉织厂生产"毒毛巾"事件,后经相关部门检验,该厂毛巾虽不合格,但未含禁止使用的强致癌物质。海龙厂随后对央视提起名誉权诉讼,终审法院北京市一中院以"生产厂家针对媒体与公众对其产品质量及安全的苛责应予以必要的容忍"为由驳回其上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格权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欣一 《新闻记者》2003,(10):30-31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新闻侵权的案件,主要是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三种。这三种人格权在新闻传播领域又有不同特点和某些细节问题。 死者的名誉权 关于侵害名誉权纠纷的官司一直是新闻诉讼的热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条规定:“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与侵害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我国宪法、刑法等也有保护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有关规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对名誉权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作了具体解释。这不仅给人民法院审理名誉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新闻界有效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引起网友热议.2月7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华商报》,2月8日)  相似文献   

18.
石月平 《视听界》2006,(5):86-87
思考一:名誉侵权案被告该怎么定?自8月26日《新京报》等报刊披露后,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这件案子从一开始就把诉讼对象搞错了,鸿富锦起诉的对象应该是《第一财经日报》报社,而不是两位记者。法院立案,是不是错了呢?如果仅仅从司法解释的字面上来理解,答案是没有错。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7日面世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第六点表述如下:“问:因新闻报道或者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答: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新闻官司”呈现出大幅度增多的趋势,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纷纷被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自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生效至今,我国先后出现了四次新闻诉讼浪潮。尽管不同时期新闻诉讼的特点不一,但有一点却一以贯之,那就是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成为新闻诉讼案件的最主要的类型。而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之所以频频发生,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不懂法,因此,研究新闻侵害名誉权问题,重点是弄清有关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即当事人)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可以要求听证,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亦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辩争讼所发生的费用由谁负担?《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具体规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