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合法性机制”视角解释了地方政府为什么、怎么样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广东省地方政府在强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和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的作用下干预产业升级,通过上级政府的强迫性机制、财政引诱机制和下级政府的模仿机制,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使得政府干预的产业升级成为可能.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既能引导珠三角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又能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省内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广东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全球价值链及其升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广东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特征与所处地位,然后对广东珠三角不同类型与治理结构价值链的产业升级与广东东西两翼北部山区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思路与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3.
原长弘  孙会娟  王涛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97-1404
利用随机前沿估计方法和中国2005-2009年31个省区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我们探究了转型时期政府支持对高校知识创造效率和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支持对高校知识创造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2)地方政府财力支持对高校知识创造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3)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高校知识创造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结果实证证实了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支持是改善和提升高校知识创造与转移效率的双重二元机制。依据我们的发现,建议政府在引入政策工具推动和促进高校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时必须同时考量和平衡二元效率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河南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实现全球、地方联结与互动,转移企业地方化结网与本地企业技术学习,转移领先企业国内价值链构建与技术权力作用,构建区域创新环境与打开区位机会窗口等共同促进了河南汽车产业升级。大力推动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提高省内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之间配套率、培育和引入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领先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成为河南汽车产业的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5.
技术转移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4,(8):84-87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度20002011年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环境效率,并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技术转移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环境效率偏低,并且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技术转移显著促进了环境效率提升,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逐渐减弱,两者在前期都对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后期对环境效率都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国际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不应被高估,积极促进国内技术转移将更有助于产业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金融危机的波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广东东西两翼、粤东山区和省外转移.在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政府干预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为出发点,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政府的功能定位提出一些见解,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改进后的产业梯度系数和制造行业产值份额指标,对京津冀内部30个制造行业的梯度势差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和测算,全面考察了京津冀内部制造业转移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走向,以期为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莎莉  张纯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196-199
分析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地方产业集群陷入战略趋同、低技术锁定困境的成因,以及对GVC产生的路径依赖;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创意价值链嵌入地方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进而剖析基于创意价值链嵌入的地方产业集群横向、纵向两维升级机制。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广东产业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政府在广东省产业转移中的作用体现在对四个因素的影响上,具体包括: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因此,在广东省产业转移中,政府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实施积极的政策,以发展产业转移园区的集群优势,优化广东省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了物理学中势差的概念与原理,用两区域产业转移模型,从经济势差、产业势差、成本势差、交易成本势差、技术势差五个方面对我国东部发达省级区域与欠发达省级区域的产业转移发生势差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历年年鉴的数据测算出各发达区域至各欠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发生势差的评分结果.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各发达地区转移至各欠发达地区的转移趋势可以用产业转移发生势差加以估计,各地区的产业转移发生势差综合评分与各地区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1.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产业转移的区域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产业转移的合作模式各式各样,论文是基于合作主体背景下探讨产业转移过程的区域合作模式的。广东产业转移中区域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现阶段政府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并大致呈现政府主导的态势。各区域如何利用产业转移这个契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区域经济学关于产业疏解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集聚经济和增长极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启示北京做好产业疏解工作,需要找准人口聚集背后的经济规律,积极应对集聚经济带来的极化效应,充分考虑梯度条件推进产业疏解工作,着力破除制约资源要素在区域内流动的壁垒,始终保持北京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东省掀起了产业转移的浪潮,这股浪潮催生了许多产业转移的模式.其中,2009年来,在广州与梅州的产业转移合作中,诞生了一个新的模式--"强华模式",受到了不少关注.文章将对这个新的模式的诞生过程,特点进行扼要介绍, 并将之与其他模式进行对比,利用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对比它的优点,并简单地分析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的基础.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因入手,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总结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结构化升级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挑战;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新常态,在此新常态下研究如何利用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利用1996-2014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二者之间的方程关系.同时,分析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通过对不同产业相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即自主创新的推动机制;二是自主创新通过改变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即自主创新的拉动机制.以政府、市场、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通过链接实体经济,能够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力图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的协同集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寻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否对产业协同集聚和结构升级产生异质性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协同集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集聚起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协同集聚的中介作用仅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