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物质、文化、精神和制度四个方面简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属性,探讨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发挥体育课程的整体功效,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徐超妮 《文教资料》2009,(24):167-169
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情况,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科学地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渊源出发,揭示了高校隐性课程对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课程建设内容的审视,文章指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应把握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中的树立体育价值观和注重体育教学两个问题,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环境创设校园隐性课程,以促进宁夏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志伟  康玉唐 《华章》2007,(11):132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本文从狭义的隐性课程建设出发,对隐性课程建设的观念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等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提高隐性课程建设认识观、加强行为层面师生之间的隐性课程建设以及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隐性课程建设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他们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对高校德育教育隐性课程及其特点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对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德育教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在高校核心竞争力中起重要作用。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应处理好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注重育人环境整体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任红亮 《大学教育》2023,(7):126-129+140
在高校校园中,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在高校校园里,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隐性课程的视角来强化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其途径或方式应重在突出“隐”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不同类型文化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路径,把隐性课程建设、文化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有机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陈梦瑶 《教师》2012,(14):13-13
隐性课程是高校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关于德育隐性课程的现有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应该扩展至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探索、对学生德育发展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和对隐性课程德育效果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包括德育隐性课程的载体构建和隐性课程德育功能实现的评价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课程是高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隐性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培养多元文化素质人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校独特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其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特征.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院校的典型代表,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此个案的探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隐性课程建设在民族高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中的意义、特征及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大学隐性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是学校中无所不在的,持续存在的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埋没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理解认识高校隐性课程的发展、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当前大学重视和建设隐性课程的必要性及意义。由此对当前大学隐性课程的建设策略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提出的一种课程概念,其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但警察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理念相对较为薄弱、建设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建设环境相对较为封闭。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认识,不断强化隐性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意识,加强规划和设计,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课程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自觉地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显性课程的隐性教育意义和价值,将显性课程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和意义;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拓宽隐性课程建设的渠道,将隐性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12.
论成人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建院校能共享其他高校的显性课程资源,但是却无法复制其他高校的隐性课程和学校文化。因此,重视隐性课程开发是新建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校园精神、重构师生关系、加强制度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是新建高校开发隐性课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秦明鹏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1):170-172
新媒体日渐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隐性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应予以重视。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对高校隐性课程的内涵进行了全新解读,提出了新媒体隐性课程的作用机制包括学术性作用和非学术性作用两种渠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高校构建新媒体隐性课程的干预策略,认为在目标上要变“堵”为“疏”,明确新媒体隐性课程的建设目标;在内容上要构筑多元化的新媒体隐性课程体系;在实施上要形成新媒体隐性课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胡飞 《华章》2007,(4):21-21
隐性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目前艺术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还没有得到重视.高校艺术教育应当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把校园橱窗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补充和完善,让学生主动参予校园的环境规划、建设,从而促进隐性课程的良性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校隐性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构成课程的两个方面,重视开发设计隐性课程,有效开发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已成为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就如何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完善组织制度、发挥教育者人格作用、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正式课程之外,能使学习者获取非预期、非计划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即隐性课程。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是国家以及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纳入课程建设范畴。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必须突出民族高校民族特征、团结特征、高校特征。根据隐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民族高校的特点,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隐性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发展壮大,新媒体对隐性思政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民族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着力开发校园网站、手机媒体等新的教育平台,不断提高隐性思政课程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冰壶教学中,课程内容必须兼备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得益彰、融洽实施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冰壶教学目标。对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功能与特征进行阐述,总结并给出合理建议,以期为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有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施加课程性质的影响。电子阅览室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隐性教育作用。为此,应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显性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要真正实现德育的战略目标,还必须以隐性德育课程为补充,使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地相结合,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在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的互补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