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劳动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劳动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文化指向价值观培养、呼应新时代劳动精神、关注动手实践.中小学可以从"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环境""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借助多样的媒体平台,进行劳动文化宣传""发挥各界的协同力量,形成劳动文化价值认同"出发,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内涵,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打造校园精神文化;要突显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内涵,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要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人是社会存在物,劳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学校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人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文化仍具有深厚的价值蕴意。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培育中的存在问题,构建新时代校园劳动文化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路径,以提高劳动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加深学生对劳动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对劳动文化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4.
现今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各有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忙于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发校本课程,营造校园文化,但是却忽视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校构成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时间最久的地方,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班级这个小环境,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密不可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来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5.
郑晓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67-69,109
随着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不断改变与提高,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学生人文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使高职校园建设以人文文化的培育为主。课程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解读。通过对人文文化校园、高职教育定位、课程文化的解读,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高职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这种耦合关系为新时期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偏差、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则是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依据。文章在此基础上认为,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生为本、协同融合、职业化、差异化的五大原则,进而提出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维度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里的文化即是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和,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隐性课程之一,也是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1.重"硬"轻"软"。有的学校只注重学校硬件、校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果的体现,它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因素,体现了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外可展示学校的风采,对内可折射办学的效益.注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风气,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就可以充分地发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攀登的教育功能,就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因素,既有以硬件建设为载体的物的因素,也包涵以教师、学生为活动主体的人的因素,还涉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校园文化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精心经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培育一代新人为目的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的有机统一,也是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渗透交融。创建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是培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育能力。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园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不仅具有教育导向功能,而且具有凝聚激励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文化导向.因此,本文提出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局面,通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形成一种良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传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实践、创造.  相似文献   

12.
校园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学生道德观的下降、网络文化的冲击,加快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创新观念,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个性教育,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以鲜明正确的导向指引、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利用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实施调控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文化是现阶段学校教育必备的教育元素。作为校长,应该认识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用文化感染、熏陶和教育师生,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弥补制度管理的欠缺,能帮助培育良好的校风校纪,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文化涉及多方面,如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教学文化等等,要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  相似文献   

15.
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结晶。优秀的学校必然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教育的发展深切呼唤加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学校发展目标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静  谭朝林 《湖北教育》2023,(5):19-20+4
<正>襄阳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从打造校园劳动文化、开发劳动实践课程、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三方面不断探索,走出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一、打造以劳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劳动教育可让学生置身其中,时刻受到熏陶,从思想上树立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它是学校理念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的有机结合体.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建设路径提供一些思路.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打造校园精神文化;要突显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内涵,建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要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困扰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教师的情绪劳动及职业倦怠心理。要发展教育,就必须让教师感到教育工作的幸福。特别是年轻教师,有幸福的校园文化、幸福的学生、幸福的家庭,那么,他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工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法律和基础"两大地位"及组织、队伍、场所、经费、活动、塑造典型等"六大优势",应充分发挥引导、教育、组织、维护等"四大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