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古运动的兴趣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在“必宗经”“以明道”“以贯道”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唐代古运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较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的发展和为代再次兴起的古运动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纾论古文的审美艺术,推"意境"为"文之母也"、"神味"为"行文之止境",其下以"敛气蓄势"论"气势",以"天下之最足动人者"论"声调",以"最灵动、亦最绵远"论"筋脉",着意于对古文形式因素的考究,这也是林纾意境理论的组成部分,无论对古文的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过多地介入与高考试题的导向使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以含义的解释覆盖或代替了意义的阐释,造成当前文言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流失。在基于文本的原则上以现代思想对古文作出合理的阐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散文在词汇、句法篇章上的一些文体特征 ;论及如何从古文的文体特征出发 ,运用增译、省译、篇章翻译等综合手段 ,将古文翻译成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5.
公文的审美性是客观存在的。探究公文的审美性是提升公文实用效能的需要。实现公文的审美性要以行文主旨需要为前提,在尊重公文语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求真、致用、规范、得体、雅俗共赏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语言,从有无声调的角度看,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各方言声调的对立特征比较多样,汉语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声调特点有许多明显区别,而且反映在声调的类型及声调系统内部关系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描述潮汕话的两种异读(改变调类和连读变调)的四种语法意义。即:区别词性,区别词义,改变结构,改变语气。  相似文献   

8.
与印欧语等非声调语言相比,声调是汉语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表调度”是指形声字声旁的声调表示整字声调的程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7000通用汉字中形声字的表调度在57.03%~58.84%之间。表调度与声调识别对现代汉字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可以说是历经大浪淘沙,剩下的几乎都是字字珠玑。在古文教学中,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但作为传承这种精髓的文言文教学,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改善这种现状,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格调论中,主情与主格调相互统一,直接显现着中华民族生命的存在方式。格调论的兴起是主情思潮直接导致的结果,明人不满宋元理学对诗学的渗透所造成的情与理的分割,要求以自由的审美的节奏韵律为中介,回归汉与盛唐的主情诗学,回归于生命本身固有的和谐。但他们既没有汉唐人的生活情感,在政治专制和理学统治下情感又受到压制,不能直接走兴感的路子,于是以复古为途径,通过将诗的格律声调还原为生命本体论意义上的情感运动形式加以摹拟,以纠正、化育与表现生命,达到情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论述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的权威之作,周予同的<经今古文学>所胪列的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种种对立,或与历史事实不符,或形成于后世,与汉代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而重新爬梳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争论,其核心在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古文经与今文经孰优孰劣,另一个是是否应该立古文经于学官.<经今古文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与此著作成熟的学术环境与著者的学术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入声"是中古韵书以及到现代方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入声的性质,主要有"入声为声"和"入声非声"两种观点。夏中易在前人基础上对入声的性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入声的内涵是指塞音韵尾,入声韵的声调是平上去调位的变体。但结合音位学"区别特征"的理论,发现夏先生的音位归纳存在一些问题。中古汉语音节可以分为舒声调系和促声调系,入声作为促声调系和平上去形成的舒声调系相并立。  相似文献   

13.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最初由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了确认。在许多法制程度很高的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中也通过规定特定范围的人员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来体现其对"亲亲相隐"原则的尊重。文章将从亲亲相隐原则存在的依据出发,进一步提出该原则对我国的立法,尤其是刑事立法方面具有的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书院在祭祀礼仪规制中注重德育示范、会讲游学活动中加强德育约束、著书藏书工作中实现德育传承,培养了书院生徒尊师重教、遵守规则、潜心问道、敬重知识、实干创新、明理躬行的道德品行。古代书院的德育教育实践启发当前校园德育教育应创新教育形式,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与传统教学模式间的矛盾;优化德育环境,解决学生隐性教育元素需求与校园单一建设模式间的矛盾;重视情感需求,解决学生人本文化需求与学校知识文化教育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书院制度是萌芽于唐末,兴起于宋朝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经元、明、清三朝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之久,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亦提供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化方言古代清声母入声,现代阴平字存在四个演变层次,可以用“一”“七”“鸭”“黑”,几个字做代表。因为这种演变对通化方言变调模式的顺应程度,它们表现出入声演变进度的参差不齐。另外,通化方言的变调及人声字声调异化根源于OCP制约,及缺失性赋值语言机制;方言中标记性最弱的声调是35阳平调,它也是缺失性赋值音调;古人声作为一个声类,内部有调域、调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批判是大学的内在属性,将批判视为现代大学的一项基本功能,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必然性,它体现了大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回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诉求,彰显了大学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现代大学的批判功能在维系大学的组织属性和办学宗旨、培育现代公民、导引社会良序发展、推动创新教育体系和创新型国家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功用。为此,应通过多种路径着力发展大学的批判功能,以实现其功用的良好发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室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将严格的等级秩序引入了先前无组织的教室,而二十世纪进步主义教育则提倡教室应适应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从历史的维度分析教室的变迁,可以发现现有的教室结构本身是历史的沉淀,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经济条件、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未来的课堂。当代的教室与时代精神存在着不协调,任何有效的变革正是要消弭这种裂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需要一起努力,共同为教室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