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班的"高低贵贱"之分 网上曾经流行一篇关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的文章,里面提到,在娃们"各个都有兴趣班,有的还有很多个"的当今社会,兴趣班与兴趣班之间是有"高低"之分的.  相似文献   

2.
王思宇 《教育探索》2021,(11):20-24
"经久不衰"的校外"兴趣热"应当受到严肃的教育检视,通过检视发现:"兴趣热"实际产生于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兴趣班的产品市场也良莠不齐.校外兴趣班整体上不能承担培养儿童兴趣的使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应向校园回归.这首先需要对兴趣教育的真正内涵重新加以澄清,即兴趣应源于儿童的自我意志,兴趣应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兴趣教育的使命在于尊重儿童自主选择兴趣的权力并为儿童从事多方面兴趣活动打开大门.兴趣教育回归校园需要学校为儿童创造兴趣选择的主体并提供兴趣活动的"富源".  相似文献   

3.
"我的孩子什么兴趣班都不喜欢,怎么办?" "我的孩子什么兴趣班都喜欢,应该都让她学还是我替她选呢?" 这是不同家长反映的两个问题,表面上看,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同.其实,这是同一个原因所致,那就是孩子没有选择权,无论是上兴趣班,还是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数情况是第一种,家长替孩子选择了画画、舞蹈、书法等兴趣班,孩子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存在道德教育理想化和道德要求过高的问题.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是以最高的道德境界要求一般人,甚至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出现了理想泛滥、规则贫乏的局面.[1]这种道德教育在当今多元社会的背景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学者们在解决我国道德教育所存在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2]的校本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现有道德教育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于是,"校本"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渐渐流行起来,校本研究就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艳秋 《文教资料》2008,(29):94-96
随着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应凸显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主体性理念,以摆脱实效低下的局面.人性化理念要求道德教育走入青少年的生命世界,关注他们的需要和人生体验,从"物化"向"人化"转变;主体性理念要求教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角色定位、对话形式的重新建构、教育活动的合理设计、开放性教育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实现道德教育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张泽红 《天津教育》2021,(11):42-43
小学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小学道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小学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指出了目前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等方面入手,更好地解决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1.观念误导,轻视劳动.今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依然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作祟.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千方百计要求孩子刻苦勤奋,好好读书;另一方面,又不断告诫孩子,如果不努力,将来只能出苦力,干粗活儿.教育者和家长对体力劳动有意无意的鄙视,从小就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影响到他们对劳动的正确认知.难怪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不劳动,在家里不做家务活,甚至连自己的内务也需要家长和老师代劳.  相似文献   

8.
"影子教育"是指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故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幼儿阶段,影子教育主要以兴趣班的形式出现。学前儿童参加影子教育的现状在数量、内容以及成果的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同时家长的学历、工资收入等都影响着幼儿参加兴趣班的情况,并依据家长关于参加影子教育的动机、满意度及意愿对幼儿参与影子教育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陶俊 《考试周刊》2008,(16):192-193
人们通常认为的道德的一般律令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地域条件下表现为具体的道德规则.正确认识"具体"的道德及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道德教育都需要在道德的主体--人所生存的具体时间和地域的现实条件下来进行.脱离了人所生存的具体的时空,道德教育可能只是道德名词的教育而没有了具体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与的课外补习课程,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与学校课程类似,因此被称为主流学校的"影子"。在我国,学前期的幼儿已经被迫开始了"影子教育",幼儿上兴趣班已经成为家长们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或上几门,或专攻一门,很少有一门不上的。各类"影子"般的兴趣班,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但兴趣班不等于兴趣,家长为幼儿选择兴趣班必须理性对待,以幼儿的自主意愿为主导,不要让幼儿走进"影子教育"的影子当中。  相似文献   

11.
必须重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道德教育中,经济伦理教育仍是一个相当欠缺甚至被忽视的方面.这不仅使我国的道德教育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从化解学生的道德困惑、激发进取心、敬业意识和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健全主体三个方面,论证了重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家长在为宝宝选择兴趣班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和困惑?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家长,通过交谈了解到:很多家长送宝宝上兴趣班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爱好和兴趣,陶冶情操,并非想借此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当然,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宝宝的潜质,家长自然会悉心加以培养;如果他表现平平,家长也会坦然面对和接受。这表明家长对兴趣班持有一种理智和成熟的态度。但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在是否需要为宝宝选择兴趣班以及如何选择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困惑,希望能得到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困惑一家长甲:我有…  相似文献   

13.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情境、行为和主体三个维度解析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为中关高校道德教育比较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范型.基于情境、行为和主体三个"矢量"的差异,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在教育情境、教育行为和教育主体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中关大学道德教育比较的启示下,"有效德育"蕴涵着对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状况的反思与改革诉求.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要实现从单向的"道德知识传递型"向多向的"道德意义建构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方式是多样的,常用的教育方式如惩罚教育、赏识教育等,这些教育方式都是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少在教育上显示学生的"强势"的一面.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放下架子,适当地向学生"示弱"一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示弱"绝对不是包庇犯了错误的学生,或是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软弱"或不负责任,学生会因此轻视你,甚至鄙视你.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道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反道德的现象,即"目中无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伪善和道德权利的遮蔽,这些都是背离道德教育的宗旨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一种道德的道德教育.首先,它承认人的存在,承认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这是道德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其次,主体性道德教育崇尚道德教育主体人的自由,从而达到道德行为的自觉和自律,最终上升为活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严父慈母"型家庭教育的弊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的健康人格,要求家长具有21世纪所需要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式.然而,我国的不少家庭仍然奉行小农经济时代"严父慈母"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不但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相悖,而且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现实运行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是形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主体,此三方在"工学交替"的实施过程中各有其责,理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链,实现"工学交替"的顺利运行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一直都是一个好孩子.我曾经对那些"坏孩子"不屑一顾,甚至投以鄙视的目光.然而现在,我却的确想做个"坏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