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原则1.注意语法课的趣味性新《课标》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我们以往的语法课上,有多少教师发现了乐趣?有多少学生产生了兴趣呢?学生普遍感觉语法难学、难记,没有意思。教师讲得太多,有的教师为语法而教语法(teachinggrammarforgrammar),有时讲一些脱离实际的语法理论,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师教语法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形式要不断变化,不时改变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运用中学语法语法教学要与新《课标》同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自…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提供了顶层设计方案、给出了可操作化建议。2017年新课标下如何打造思想政治课堂?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英语学习》:刘老师,您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已经颁布三年了。我们从2013年课程标准启动修订后就持续追踪解读,并刊发了一系列聚焦核心素养落地的文章。近年来,我们看到教师在《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在课堂上尝试创新和突破,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成果,十分令人欣喜,但同时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王晓霞 《新作文》2021,(9):31-32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中考文学作品赏析微写作?语文教师需从研读课标、方法探究、素养提升三个方面做深入思考. 1.深度研读课标 课标是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不仅要研读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阶段目标与内容,还要研读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文学作品的阅读赏析微写作重在情境中综合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能力,通过对情境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认真研读《课标(2022年版)》与《课标(2011年版)》的基础上,对两个版本的课程内容主题进行了对比,重点找出了《课标(2022年版)》比《课标(2011年版)》增加、减少以及知识点没变但是表述的动词发生了变化的内容.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具体的变化,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全面落实课程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如何研读新课标,如何用好新课标,如何基于新课标实施教学还有很多的困惑。本文提出了课标研读应以整体视角构建对课标的系统性理解,以细节研磨催发课标对课堂教学的方向引领,以数学核心概念的内在结构化凸显课标的一致性,强调了教师要研磨课标,体会研磨中不断解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实践路径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十大课程基本理念,与数学课堂联系最紧密的至少有五大理念.数学课堂因此面对着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将这些课标理念融入到的课堂?这也成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困惑.笔者现以一堂线性规划教学实录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之呈现出了一片勃勃生机。这是教师之幸、学生之福。对教师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那么,《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9.
2006年秋,福建省全面启动高中课标课程改革.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已经面临着挑战.课标课程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等问题,又要从学科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面对课标教材时,教师必须直面:如何在课堂上很好地实施《课标》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核心素养、跨学科、大单元等概念走进了今天的数学课堂.中考将会有哪些新的变革?这是广大师生乃至社会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命题的依据.中考将会在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命题风格、命题素材等方面做一些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一、研读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凭借,课标是指引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而,让教师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是关键。但是要想摒弃年年读课标,年年看光盘对教材的分析,而备课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弊端。那么应该怎样研读呢。我们认为:研读教材应做到"六要":要结合《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全面优化与改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在分析新《课标》要求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渗透学习方法、优化课堂提问、结合其他学科、引入信息技术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正式颁布,目前使用了16年的2001版《课标》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6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在这16年中,我们国家的科学教育、科学课堂、科学教师有了哪些明确的认识,还存在哪些不足?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未来的科学课堂将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质态?在本文,笔者将从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未来科学课堂的趋势试作阐述。一、16年课改视野下科学课堂教学现状1.关注了活动设计,渗透了教材开发,但仅局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给历史教师提供了教育教学依据。初三历史教师要牢固树立课标意识,充分利用课标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仔细研读课标,紧扣课标要求制定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由此展开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通过课堂45分钟,历史教师认真研析复习内容的课标要求,必须始终围绕课标这一主线,做到明确复习方向,注重知识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讲究复习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打造高效课堂。并以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为例,提出启发诱导、逐层深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讲练评有机结合、思维训练为主线等复习操作策略,以打造高效的历史复习课堂。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国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应江西省教育学会之邀,在江西九江作了一场有关《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的专题报告。报告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论述精辟,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前瞻性,非常值得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参考。现将杨教授报告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内容刊登于下,以飨读者。(根据记录整理,已经杨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各学科课程标准,并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至此,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版(2011年版)取代了"实验稿"成为指导各学科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课程改革十年实验的教育哲学总结,也是即将开始的学年学科教学的大事.作为校长,一定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教师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做到教学有课标引领,避免"兵来将挡"式的教学行为. 那么校长如何指导教师进行课标修订学习呢? 对比纲要学习,认识课标修订的核心价值及基本精神 课标是国家对学科课程的宏观思想,也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因此,课标的修订一定与国家对教育重大规划有关.本次课标修订,就是在《国家中长期改革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进行的,体现了国家对学科课程的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课题呢?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结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心路,阐述自己所理解的精细课堂打造。一、研读课标,揣摩教材,目标明确化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起着方向性、决定性作用。为了教学目标确定的准确性,首先应该研读课标。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在"我与他人和集体"之"在集体中成长"部分,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加班级和学  相似文献   

19.
<正>《义教课标(2022)》与时俱进,在传承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改。除了本系列导读(一)中的新旧对照,教师还需要关注《义教课标(2022)》中很多细节方面,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更多关联和落实,从而达到“以细微处见精神”,“以细节定成败”的效果。关注课标的细节,将其运用到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需要教师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到面的思考能力,具有依据课标理论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从《义教课标(2022)》中选取一些不同类别的细节进行重点讨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徐斌 《江西教育》2012,(5):9-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标(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的基础上,总结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经过修订组几年的努力修改而成。那么,"《课标(2011年版)》"与"《课标(实验稿)》"到底有哪些较大的变化?对于一线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具有哪些指引作用呢?1.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