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河北省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内容及政策落实情况,探讨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城乡发展失衡,城市与乡村在经济发展、生态绿化以及基础设施、空间规划等方面仍存在较大距离,限制并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良好实现。广州市作为南部重要经济大市,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为了有效打破广州市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助力广州市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从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积极探索促进城乡双向流动的有效机制以及城乡要素的合理融合等方面着手,积极构建能够有效推动广州进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徐州城乡融合进程,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建立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及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2009-2019年徐州市各县区城乡融合水平及城乡融合发展阶段,主要结论如下:徐州市城乡融合综合水平主要体现在城乡社会融合与城乡空间融合;近10年来,徐州市辖区城乡融合综合水平最高,处于融合发达阶段,丰县城乡融合水平最差,其余县市均处于融合协调阶段;各县区城乡空间融合、城乡经济融合及城乡社会融合在10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城乡生态融合亟需优化.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振兴,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高职教育有效赋能乡村发展,将产教有机融合,是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本文选取安徽省乡村振兴重要战略区域——江淮分水岭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城乡融合发展内涵和江淮分水岭区域特点,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融合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江淮分水岭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淮分水岭地区14个区域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显示:2010—2020年,江淮分水岭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城乡融合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包括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南谯区、田家庵区;城乡融合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包括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大通区4个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低的地区包括金安区、裕安区、明光市、定远县、寿县5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已经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向农村推进。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倡的乡村振兴战略来看,现今党已经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整个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实现现代化,由此可见,党对农村振兴工作的重视力度之深,关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将文化和旅游这两个部分相结合,给乡村振兴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够有效打造特色文化乡镇,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今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途径的对策做出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将农民主体意识的塑造、农业商品价值的创新与农村生态群落的保护纳入一个战略框架.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空间正义逻辑下的城乡关系重塑.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主题是伴生于资本运动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的权力表达,而城乡矛盾的根源则是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权力的空间秩序失衡.城乡融合代表了空间正义的实现方式,它既非一种空想,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以城乡产业发展为物质基础、以城乡劳动分工演变为内在动力、以城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依托、以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目标.城乡融合首先要在城乡产业联合发展领域实现突破,并历经分别以劳动过程融合、劳动决策融合、劳动价值融合为核心的城乡分配正义、城乡生产正义和城乡发展正义三个融合阶段.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是我国城乡发展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它将城乡关系由城市优先发展转向了城乡融合发展。但是,从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优先发展的惯性仍然存在,扭转这一局势既要借国外经验,也要着眼中国乡村实际,其关键是培育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与城市在产业上形成差异或者互补,并依托产业促进城乡各种要素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多样性突出,并且在遗产化过程中具备了丰富的资源属性,应当抓住历史机遇,依托这些资源来扭转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形成"在地化"的文化产业。民族地区乡村"在地化"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特色凝练,还能促进社区精神培育和治理能力提升,进而推动乡村治理结构转变,为城乡融合找到突破口。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不仅要着眼加快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要打破乡村的壁垒,构建城乡融合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今天,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转变的迫切要求,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旅融合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主要发展模式,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基于对成都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发展文旅融合的方式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在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以江苏常州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案例,通过探讨常州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和现状,归纳总结了现存的四种融合发展模式和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如何利用优势更快地推进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城乡关系的新趋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普遍提高,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当下而言,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和资金匮乏、设施不足以及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共同富裕视域下,了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渊源,重塑新型城镇和特色乡村,实现城乡要素的对流,保障乡村发展所需人才和资金支持,将城市群地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进行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乡融合案例为切入点,立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地理区位和发展概况,试图对三门峡市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层次剖析,针对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高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特色小镇是城乡之间的纽带及乡村产业的支点,是发展经济的新业态、新动能、新载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家庄市特色小镇存在产业功能融合不足、主题规划缺乏差异性、社区功能薄弱等突出问题,应借鉴国外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探索石家庄市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和创新对策,促进以培育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地方农村依靠其天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发展的契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旅游业与现代化农业相融合,能够在促进农民经济增收的同时,使得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然而,由于一些因素,导致农业旅游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意义,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问题背后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等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当前应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观,研究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数字人才缺乏、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未来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引领,注重数字人才的引进与开发,打造高效人才队伍,加大对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发展好乡村数字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步入新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情况,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关系走向融洽的新途径,也是促进新时代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前,城乡之间的产业发展差距、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和城乡发展资源双向流动不畅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寻求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困境的路径,需要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促进城乡发展资源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困境,提出以对接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0.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作为有效帮扶途径之一,不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搬迁地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更有助于搬迁移民尽快适应新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在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国家与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我国历史上的社区教育经验以及移民自身的学习需求,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提供了政策基础、实践基础和动力基础。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兼具城镇与农村特征,故需从城乡融合视角制定其社区教育发展路径:一是以"稳秩序升内涵"为宗旨,确立社区教育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二是以"广服务融生活"为目标,构建社区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三是以"多形式活方法"为理念,组织与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四是以"成合力升效率"为指向,保障社区教育的运行与效率。总之,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应当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注重将其与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