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显隐结合的中国文化教育方法及中国语言文化阵地的坚守三个方面,梳理严复在《英文汉诂》等著述中的英语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价值。研究认为,严复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了中国语言文化因素、国家意识、思维方法,实现“显隐结合”闭环的主张,有助于将英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全新的视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自信;有助于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坚守中国语言文化阵地。严复的英语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内生型”外语教育思想的代表,对于在当下外语教育中融入国家意识和中华文化,构建中国外语教育界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雪冬 《文教资料》2020,(5):94-95,60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中。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修为,从理想、爱国、责任、本领、道德修为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高校加强外语专业研究生思政教育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培养外语专业研究生的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尚未形成文化自信培育的合力、文化自信培养缺乏整体性、文化自信培育方式较为单一、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面临冲击.为此,高校在外语专业思政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强化文化自信协同育人、深化思政教育内容贯通、丰富文化自信培养方式、培养社会主义文化自觉等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表明了我国正在快速融入国际的舞台。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大使命。随着多元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多变的思想意识的大量涌入,当前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当前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为何以及如何去提升新时代下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高职外语教育肩负着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双重任务。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赋予高职外语教育的使命。然而,当前高职外语教育却存在着教学体系设计功利化明显、外语教师文化底蕴不足、教材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缺位、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文化教学低效等问题,迫切需要实施“三教”改革,探索提升高职外语教育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外语教育要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和谐文化的要求,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外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育改革,集多元文化变迁于一身,其复杂性和难度不言而喻。既往外语教育缺乏文化自觉,没有提出恰当的文化尺度;而外语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外语教育文化尺度的落实。当前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呼唤"文化尺度",就是要诉诸价值澄清、坚持其传播交流、调适冲突、变迁融合等文化解决的立场,用多元整合策略实现"文而化之",践履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9.
巴比塔的隐喻表明高校外语教育应当注重多元文化教育,然而,目前的外语教育割裂文化与语言的联系,存在缺陷,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在于增强学生中外文化"预设",正确"移情",实现文化理解的视界融合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养分的充分汲取和实践的转化创新。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优先发展、教师为本、立德树人等内容深刻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教兴教、尊师重道、以民为本等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谋划教育蓝图,在社会联动发展中定位教育坐标和以系统改革思维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实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文化土壤,找准文化自信融入教学的契合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文明的故事,融入革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转变的必然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寻求多种途径完成"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英语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和提高教育水平,践行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大学是知识、文明、成长的"殿堂",是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和中坚生力军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大学必须要在甄别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勇立潮头,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履行使命,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前进校准航向。因此,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历史性、时效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时代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在丰富青年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能提升青年学生文化思维能力,能激发青年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结合新时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使命与文化自信的现状,探索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提升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有助于青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高校审美教育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崇高历史使命。面对新时代新形势,高校审美教育需要加强审美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审美教育的“整体观”;推动审美教育的课程改革,创新审美教育模式;传承中华美育文化,打造审美教育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大外语格局赋予外语教学新的使命和契机,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使文化译介教学内容进行再调整、再认识。多元文化共存下的译介教学路径研究需要从译介选材、实施策略和动态评价上更加开放、高效、包容,以实现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为中国人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为切入点,对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以期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和挑战。王季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外语规划观、德育为先的全面育人观、严格按外语教育规律办事、多元化的师资建设观以及突出外语教育的民族性理念,对现今我国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根植文化基因,弘扬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在传播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承担着培育优秀创新型学术人才的使命。地方高校学报具有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等重要育人使命。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育人的实践路径包括:利用融媒体拓宽学报传播渠道;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学术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启智润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