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家校协同是协同教育传播过程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必须对其通道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有效地运用.研究家校协同教育通道对家校协同的有效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为家校协同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持家校协同传播通道的畅通;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通道的传输质量,促进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传播;优化整合各种通道方式,充分利用混合型通道,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最大功效.本文探讨了家校协同教育的一般传播过程及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概念,分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通道方式,阐述了相关实验学校利用混合型通道(家校互联平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并从学校、家庭、平台功能、信息与资源、收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混合型通道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校协同教育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春秋 《教育探索》2006,(12):44-45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而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是通往成才之路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架起家校之间教育的桥梁,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教育界(基础教育)》2021,(16):F0003-F0004
一组课题:提升项目品质家校合作专家团队有了,专业队伍有了,专业课题也应运而生。2018年,《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成功入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迄今为止,全市共有家校合作省级课题2项、苏州市级课题12项、昆山市级课题90项,从昆山实际出发,在问题分析、方向引航、组织架构、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典型榜样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形成围绕家校共育主题的课题集群。课题研究拓宽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内容与视野,对区域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破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与供给之间的深层矛盾等产生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校合作能否持续并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取决于教育主体间的合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等要素在合作系统中的动态平衡。学校应从构建保障教师和家长主体性发挥的家校协调系统、“参与式决策”支撑的家校合作目标达成机制、“意义共享”的家校合作信息沟通系统等方面促使家校合作从受抑到协同。  相似文献   

5.
阅读深耕儿童的心灵与学力,阅读素养支撑儿童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视需要展开主体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校协同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效益,有利于找到从书本到生活的可迁移的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人的能力,收获终身阅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建立新型家校关系。家校合作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分离模型、依序模型、相互嵌入模型和重叠影响模型,艾伯斯坦提出的家校合作的重叠影响阈理论模型影响最为深远。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大多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在积极促进学校发展方面还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中小学家校合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有:更新教师家校合作的观念;建立家校合作制度;提高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缩小班额,减轻班主任负担。  相似文献   

7.
8.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互相支持并强化教育的作用,若没有形成合力最终也无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目前家校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探讨家校合作方式,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引导作用。一、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1.没有重视家长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立场是指在对儿童的教育引导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保护儿童,即以儿童为中心。这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写在纸上的理念,它是一个切切实实需要在实践中落实的行为。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如此,家校协同育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黄刚 《教师》2013,(24):10-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学校与家庭承担着对孩子的直接教育责任,家庭、学校教育是否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格局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实践,既可以促进家庭、学校教育相互支持、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上良好地发展,有利于凝聚德育正能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校协同育人是通过参与主体理念融合、优势组合、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协作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克服传统学校教育自我封闭状态,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资源教育的"旋转门",实现家校教育体系现代化、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功能一体化,形成目标同向、施教同心、资源同聚、成果同享的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探索制定家校协同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家长问卷调查发现,班主任个体化家校联系存在对象不均衡的问题,学科教师几乎没有开展个体化家校联系,学业成绩、学习品质、师生关系一般的个体化家校联系少,低学历、低期待、亲子关系一般、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个体化联系少,乡村学校和镇区学校开展个体化家校联系少。因此,建议区县研训部门要开展对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专项培训,学校要建立个体化家校联系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师也要主动联系家长,联系弱势群体,提高家校联系能力,促进家校高效共育。  相似文献   

13.
《教师》2018,(10)
一名班主任必须学会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作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家校协同机制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小学家校协同整体情况较好,家校协同组织体系机制尚需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情况良好,主体关系机制有待加强;家校协同在城乡间和学段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性别、角色、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和收入水平的家长对家校协同情况的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由此提出出台法律标准、加强机构建设、提高渠道实效、关注家长需求、实现真正对话等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社会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在给青少年提供获取知识与信息极为便利的渠道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角色错乱、人格异化、道德弱化、交往障碍等弊端和危害,甚至会使青少年沉溺其中,产生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所谓网瘾,是指上网者因长时间或习惯性沉浸网络之中,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而难以自我解脱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家校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维度。目前的家校互动研究,多关注正面的典型家校合作或负面的家校冲突。附属型家校互动是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常态。家校合作中的附属性样态主要表现为应召式家长会、任务领受与攀比式点赞的家校群、交易型义工、作为学校立场的家委会。从文化视角探究,可以认为中国国民心态中的教师本位、家庭本位、学校本位三个观念使得家庭与校方各持立场与利益分歧,在权力博弈与利益权衡中造成家庭对校方的附属格局。为了从当前附属型家校互动中走出来,既需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找资源(和而不同),也需要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寻找资源(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学生学业状况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得分不容乐观。应以学校为主导,家校协同增强目标教育的效能。学校落实目标教育效能具体方法包括自编学练案、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开展特殊时期的实践活动、坚持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标准的建设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关键一环。美国家长教师协会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志愿性儿童权益保护组织,该组织出台的《家校合作国家标准》是评估家校合作质量的有力抓手。该标准在迭代变更中呈现出循证、对话、赋能、全纳四种特征。借鉴美国《家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建设经验,我国应明确家校合作质量标准设立的重要性,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评估本土化、科学化水平,构建对话式家校的合作样态,促进家校合作的公平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因为一位初三学生想跳楼,班主任联系心理教师,然后学校立即启动危机干预预案,之后该生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寻求心理辅导。通过家校协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医,鼓励并支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在药物治疗、定期复诊的基础上,心理教师采用情绪ABC理论为该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最后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有了较大改善,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