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江市高级中学在办学之初,就把"研究型学校"作为学校特色来建设.我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名师强校,文化润校"策略,扎实推进特色建设,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升办学层次,是校长治校的重要课题.为实现"有特色、有示范功能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在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实施了提升办学层次的"六先六后"策略,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求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化县东坪中学在新课改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围绕"质量"谋发展,突出"素质"求特色,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品位不断得以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并打造了学校特有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4.
正西夏区第六小学是西夏区素质教育品牌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创新办学思路,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学校改革与发展新路,走艺术特色发展之路,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学校以艺术设施建设为基础,积极进行经费投入与设施改善;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构筑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持团队;以特色社团建设为载体,努力营造学校艺术教育氛围,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创新重点来抓;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倾力打造学生"合格+特长"的办学模式。目前,学校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校长,需做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才能不负党和人民,办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人民满意的学校。而要办好新时代的学校,要从不断提升校长的政治判断力把准办学方向之舵、提升影响力把准理想信念之舵、提升引领力把准学校文化前行之舵三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办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校园丈化建设要有效服务于学校总体目标并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就必须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展开,同时还必须有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文章阐述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基本点(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和一个核心(以校风建设为核心),从而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首先体现在课程的特色化上,特色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几年,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立足艺术教育,积极开发建设"岭南艺术特色课程",获得了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重点立项。学校基于岭南艺术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综  相似文献   

8.
<正>张家港市城北小学建成于1995年8月,办学至今,学校已形成"绿色教育"的特色,坚持"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教育行风建设示范学校。学校努力构建绿色育人、卓越发展的新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现代化教育实施水平和内涵发展,以"八礼四仪"教  相似文献   

9.
<正>以德为本让梦想从这里启航校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校风:勤学为荣读书为乐知书达理知行合一山东省莒南县第五小学成立于2011年,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设计并建设,于2013年正式开学。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童年决定未来,六年奠定一生"为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提升办学品位;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着力打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思想品德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为此,学校领导在总结四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加强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开展"以创建‘微笑学校'为主题,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以特色创品牌.创建"微笑学校",就要进行"微笑教育",而"微笑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和谐教育.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实现和谐发展,学校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微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和谐"理念,"和谐"的外在表现就是"微笑".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以创建"微笑学校"为主题的,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张家港市城北小学建成于1995年8月,办学至今,学校已形成"绿色教育"的特色,坚持"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教育行风建设示范学校。学校努力构建绿色育人、卓越发展的新环境。不断提升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丽水学院以"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为办学特色定位,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学校原有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区域产业经济特征、建设时间等的限制,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还存在整体实力、社会适应性、优势特色不够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优势特色培育,必须贴近需求,优化结构,增强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针对性;突出亮点,丰富内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培育团队,改善条件,为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设增强后劲;开阔视野,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提升学校文化品味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校长 崔迎霞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坚持以创新教育为特色,从"细节入手,夯实管理;强根固本,积淀内涵:文化引领,特色强校;努力打造"精品化、内涵化、特色化"品牌学校.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历经70余年的历程,日益呈现上势发展趋向,得益于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几年中我们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坚持以创新教育为特色,从"细节入手,夯实管理;强根固本,积淀内涵;文化引领,特色强校;努力打造"精品化、内涵化、特色化"品牌学校. 追求学校办学文化的品质境界 审时度势,进中思变,这是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必备的理念.为此,学校借各种督导评估的契机,进行物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更新.  相似文献   

14.
洪湖市第一小学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古诗文教育为核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怡情、以诗塑美"的办学特色,努力打造诗教品牌.建设诗意校园,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特色"是学校的品牌,也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不仅可以提升知名度,而且可以为学校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一所学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作为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名校"-金师附小更应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始终坚持能源与安全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充实内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特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校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及潜在优势,以社团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使社团建设成为我校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人文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学校努力让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模式,即"挖掘课程建设的内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为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课程里蕴藏着学校文化基因,它的特色决定了学校文化的特色。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程的建设。一、校园环境做成了隐形课程,形成环境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建设以学生为根本的创意校园,提升文化品位,强化育人功能,展示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学校把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做成了隐性的课程,使每一面墙壁都起到育人的效果,让校园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英国政府先后出台"特色学校"、"学院学校"和"信托学校"等一系列政策."信托学校"即把信托机制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