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腾冲刘姓及各姓旅缅创业已五百余年历史,对开发缅甸资源、建设祖国和家乡、发展中缅贸易、交通、促进中缅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缅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贡赐外交是两国官方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腾冲是中国西南通道上的要冲,历史上很多时候,中缅陆路交流都经过腾冲通道而进行。和顺侨乡是中缅交流的产物,和顺人因其天时地利之便,在中缅陆路交流史上,以“通译”的身份为两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腾冲县有侨乡之称,华侨和归侨侨属有16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腾冲华侨商者众,其中不乏众多的诗文作者。对腾冲华侨艺文发展状况做了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著名侨乡腾冲和顺乡,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此乃明清以来数十代人热心办学的历史沉淀结晶。明清以来和顺人大量入缅经商,由于幼时在家乡受过良师益友的熏陶,因而旅缅华侨中亦儒亦商者为数颇多,他们不仅对中缅经贸和文化交往作出贡献,而对家乡的文教事业特别关注,全力支持。这是和顺乡教育发达,孕育出一大批学者、侨领、社会活动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部广泛流传于缅甸华侨及腾冲侨乡的民间文学读本《阳温暾小引》,全面系统地叙述了腾越商人离乡赴缅、一路奋斗的风雨历程,这是研究腾冲“侨文化”的一份宝贵资料,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亘古有之,探其原因既有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古老贸易通道,又有缅甸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资源,还有清朝征缅战争的失利,更有晚清民初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环境,因此,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众多因素长期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腾越人前往缅甸经商、务工的浪潮,或定居缅甸成为华侨,或成为往返于腾缅两地的季节性“候鸟式”务工人员,从而促动了缅甸、腾冲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定清水河口岸是中缅边境最大的边民互市贸易口岸和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口岸,在推动对缅“五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中缅边境孟定清水河口岸的特点是:边民互市贸易一枝独秀、旅游特色品牌基本形成、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及中缅友好交往频繁等方面。因此,结合服务中缅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提出中缅边境孟定清水河口岸的发展建议:加快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设和着力推进临沧至清水河铁路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中国—缅甸—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建设、不断提升通关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综合性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在保山之腾冲不避艰难,无险不披,“惟无所而为”地自然再现状观;再现了明末经济建设,明末社会现实,终成一家之言,实现了他“欲穷壮观,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阿昌族之称谓因地而异,有“蒙撒”、“蒙撒掸”、“衬撒”、“汉撒”“峨昌”等,汉文史籍中多为“峨昌”、“莪昌”、“阿昌”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另在盈江、潞西、瑞丽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和腾冲等地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操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艺文并举、身心和谐的“灵动教育”,是对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和模式。所谓“灵动教育”,即通过学习与活动,激发、挖掘、培养学生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渗透在孩子成长与发展阶段中,根植于课堂教学系列化设计中,具有“灵活、民主、创新、智慧”四大要素。所谓艺文并举.即在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当前小学“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艺文并举、身心和谐的“灵动教育”,是在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思想和模式。所谓“灵动教育”,即以培养“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生命灵动的学生”为使命的小学教育。其中,艺文并举是“灵动教育”的战略、方略、策略,身心和谐是“灵动教育”的目的、愿景、宗旨。所谓艺文并举,即在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2.
王诚远 《现代语文》2006,(3):121-121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把“贸然”误写为“冒然”的情况。有人纳闷:“贸然”是“轻率地,不加考虑地”的意思;“贸”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交易、贸易”之义;为什么不写作“冒失”的“冒”,却偏偏写作“贸易”的“贸”呢?按理说,汉字是形义的结合体,是“最讲道理”的,在这里怎么就“无理”了呢?  相似文献   

13.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漫说《艺文类聚》的“事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文类聚》的部分条目之后,注云“事具×部×篇”,意谓该条目还应参看×部×篇的有关条目。“这是《艺文类聚》在体例方面……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潘树广《艺文类聚概说》,载《辞书研究》1980年第1辑)然对此鲜有专门详细论及者,校勘家似乎也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故现在流传的《艺文类聚》中,“事具……”部分仍有不少舛误。有感于此,笔者便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艺文类聚》为据,略加探讨,成此小文,以饷同好,就教大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新1版《艺文类聚》,是由汪绍楹先生校勘的,用功精审,其“事具……”用小字排印,醒目便识。笔者初步统计,有“事具……”192条,分布在30部109篇中。“事具”也作“事见”、“见”、“已见”、“亦具”,或简作“具”。完整正确地标明“事具×部×篇”者52条,只正确标出“事具×部”者46条,只标出“事具×篇”而无误者10条。以上三类,均可借目录为中介较  相似文献   

15.
以隆庆元年(1567年)为分水岭,明朝的私人海外贸易大致经历了“海禁”和有条件的贸易两个阶段。明朝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私人海外贸易来源于国际贸易的需要;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决定私人海外贸易必然存在;“海禁”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等。与此同时,明朝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也给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初二现象”概念的提出,切中了学生由童稚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作为“成长烦恼”的现代版,“初二现象”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要点难点,比较典型的如:(1)沉缅幻想,逃避学习;(2)迷恋精神寄托物,如通俗文化产品;(3)外表上过度表现自己,派对早恋;(4)反叛师长,追求独立,学谁像谁,“就是不学好”;(5)不尊重父母的劳动,乱花钱,讲攀比;(6)说谎、抽烟、拉帮结派、小偷小赌、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初二现象”并不像媒体炒作的那样普遍和严重,但借助这…  相似文献   

17.
《高教探索》2005,(1):F002-F002
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是广州市科协主办的高等学校,前身为“广州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1984年3月由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1985年底改名为“广州市科技干部学院”;1988年6月经国家教委正式备案定名为“广州大学科技干部学院”,1993年开始举办成人学历教育。2001年5月经广州市编办批准更名为“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在审视“闭关政策”时,大多只将眼光聚焦于东南沿海、广州一线,这是不确切的。清朝的对外贸易有京师贸易、恰克图贸易和广州贸易三种格局,贸易形式有朝贡贸易,边境、没海自由贸易二种形式,他们的发展在同时期有很大不同;贸易国家还有西方列国和藩属国之分,清政府对待他们也有甚大偏差。所以“关”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海关”,“边关”也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在“穷走夷方急走厂”的商旅文化影响下走出国门,创造了许多财富,他们或生活在国内或生活在国外,积极投身教育,捐资兴校,重视人才培养;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为腾冲新教育的培育作出贡献;回国后首开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为腾冲建立了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他们是腾冲新教育的先行者;他们的教育影响不仅在腾冲,更在全国,同时还辐射到国外。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虽然有些长,但诗人优美、洗练、耐读的文字让你一点儿都不觉得枯燥,而是在满口余香中已经了然了腾冲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好好品味一下吧。对我个人而言,腾冲、瑞丽是云南的最后一处秘境。当我走出芒市机场,知道腾冲与瑞丽不可兼得时,只好选择腾冲。因为腾冲有热海,那里的温泉举世闻名。腾冲有国殇墓园,“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