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交往系列活动,让队员在体验文明交往的成败中,培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活动过程主持人1:交往是一门有趣的学问。主持人2:交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主持人1:文明的交往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主持人2:文明的交往伴随我们健康地成长。主持人合: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明交往系列活动大观园中,一起去体验文明交往的收获吧!校园交往篇诗朗诵或小品表演,表现在校园里和同学、老师、学生家长相互交往的成败得失,体验文明交往的重要性。1.朗诵——《我们是同班同学》“我们是同学,是同班同学”。诗歌表现了长相、性格、爱好等…  相似文献   

2.
论课堂中的风险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课堂中的交往既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同时也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最简捷的途径。人们之间的交往是不能脱离历史和现实的。课堂交往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同样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条件。不论是生生交往还是师生的交往,在这两个条件中,交往都具有风险。一、风险交往的背景1.风险交往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期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宏观整体来讲,具有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周琳 《华章》2007,4(7):20
马克思的交往行动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认为物质交往是任何其他交往的基础.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则是以语言为媒介,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核心,进行相互协调,以达成共识.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清这两种交往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裂,呼唤着二者的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世界上很少有人甘愿独处一隅,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度过了一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人际交往愈加广泛频繁,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在人们的相互交往即人际关系的发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小学教学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时,我们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即在班级里,同学之间除了有一般的交往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许多同学二、二之间人际交往频繁,他们形影不离;经常在一起活动,彼此很合得来,出现了在人际往中有比较固定交往对象的“成对交往”现象。成对交往作为小学生人标交往中一种特殊现象和方式,在其存在方式和行为表现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自发形成。在小学之间形成的成对交往不是经外力撮合而成的,而是完全出于两人的自觉自愿,相互吸引自觉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和邦沫若同为现代文坛的两大巨匠,两人不论是在人格个性,还是在学术成就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差异很大的两位先驱却是至交的好友.文章以两人交往的文缘为视点,寻求两人交往的踪迹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  相似文献   

9.
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遭遇愉快、缠绵、烦恼、怨恨等体验,所有这些体验,无不与人际关系相关联.这些感情体验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人们之间的相互亲近或相互疏远的交往关系的差异,所以,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喜欢或相互厌烦的感情关系了.在服装行业亦是如此.他体现的是人们更多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乾嘉时期,学者们很重视彼此间的学术交往,其交往范围包括学界名人师长、学友及门生.学者们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学术的进步.这种学术交流对学者的学术声望有着巨大影响.学者所融入的学术交流网络越大、辐射范围越广,其学术声望也愈加显扬.反之,则往往默默无闻.在影响学者学术交往的诸多因素中,学者的个性爱好、交往能力以及所研究学术问题是否合乎时尚,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是需要交往的,这也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共同生活、交往的目的。交往在幼儿时期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不但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2.
验电器和静电计是高中电学中的重要实验器材,它们外形相似,但在原理和用途上有差别.本文就对两种装置的原理加以分析,帮助同学们认识.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点,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小球带电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带电荷量越多,斥力也就越大,金属箔片之间的夹角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全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了辛德等人的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可分为忠实、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三种取向,但忽视了另一种实施取向的分类方式,即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尽管存在许多差异,这两种分类方式本质上却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各种实施取向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沿着这两条线索,后现代课程实施观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策三教授指出:“主体性,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诉求必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往是以全体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旨归。是师生交往与生生交往多种交往形式的统一。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中体验主体存在和主体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在交往活动中,课堂主体相互“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创造着新的关系,也创造着意义和价值,又相互交换着意义和价值:他们在活动中不断肯定自己,  相似文献   

15.
物理问答     
红1,2001年2月1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为了揭礴各种歪理邪说,司马南与主持人崔永元合作表演了“铁锤砸砖”节目,崔永元头顶8块砖,司马南用铁锤猛击崔永元头顶上的砖,结果砖碎,崔永元安然无恙,据司马南讲他们做第一次实验时头顶一块理润咭魂:,翻山Jl砖,结果被砸昏了过去.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定性解释上述事实. (安徽李赞)解答:这是由于砖有惯性,力图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并且砖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能力就越大,人也就越安全.点评:表演“铁怪砚砖”首先砖越多,人越安全;其次铁锤击砖时要快,…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交往一词,内涵丰富。就其内容而言,交往是人的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感情的过程。就其媒介而言,交往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信息交流,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就其功能而言“,交往是两个呼应的体系,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而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就其目的而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也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教学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交往的缩影与投射,尽管如此教学交往并非完全被动地为社会交往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教育     
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一种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每个人都须经过自我训练、自我教育、与自我进行敞亮交往的过程。如果要与他人交往,那么,在第一种方法(训练)中,人就成为纯粹的客体,在第二种方法(教育)中,人便处在相对开放的交往中,更确切地说,是在有计划的教育环境中;在第三种方法(存在交往)中,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相连,处于一种身心敞放、相互完全训练与交往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张淑芹 《辽宁教育》2008,(11):12-1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在交往中,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是一种民主和谐、双向互助的关系。然而,在当前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各种人物的人际交往.它包含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相互来往.这种交往关系到每个人健康地发展和正常地生活.研究证明,儿童的许多能力与智慧,不少是在与周围人们进行交往中获得的,一个人若被剥夺了与人交往的一切机会,即使其体格健全,大脑发育正常,最终必然还会脱离社会,成为认知、能力、心理上均有极大差异的非正常人.  相似文献   

20.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贯彻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交往的基本形式有两性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三种,正是由于在对现实社会交往的研究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产生.同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内部的相互交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