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丽 《教师》2013,(22):40-41
数学家、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指出:"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他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该让合理的猜想占适当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创设与教学目的(大多数情况下为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教学环境。课堂创设的情境,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思考的凭借,也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桥梁。布卢姆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课堂上创设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洪群 《孩子天地》2016,(6):156-157
数学源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会发现处处有数学,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也需要生活事例的帮助加以理解。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学会数学思考。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主动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实践。这就是"回归生活"的学生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五年的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孩子"学会"做题,我只要教会一部分优等生会做题,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学就可以了,对我自己取得的成绩也一直沾沾自喜;三年的小学教学生涯,又让我明白了仅让学生"学会"还远远不够,那么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只要保证孩子在毕业考试中会做些题就可以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听了陆志平老教授、吴正宪等数学专家对新课标的精辟解析,我茅塞顿开,会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请教了诸多的专家和学者,现在的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那么要求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做?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变"学会"为"会学",只要这样才能培养出能独立走的孩子,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才能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晓红 《考试周刊》2013,(46):79-8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变"学会"数学为"会学"数学,学会转化,学会听课,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史宁中如是说。美国的"hands-on"方案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创新精神。小学数学实验就是一种践行"动手做"理念的数学探索活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适当借用一些工具,在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引下开展操作验证猜想或解决问题。我们如何在平常的数  相似文献   

7.
"做中学""学中做"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的教学方式。数学是实践性学科,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做数学",可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做数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孩子太小,数数比较枯燥,很难让他们学会。""一提到要上数学课,幼儿总不像上活动课那样兴致高涨,不少孩子总是嘟着小嘴,很不乐意。""唉!真是不知道该怎样让他们学会数一百个数。"……这些埋怨在幼儿教师中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静下心来,仔细思索:幼儿数学就真的这么难教吗?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幼儿爱上数学吗?其实不然,只要依托幼儿的喜好,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掌握了正确的学法,学生才能在高效的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由此着重从让学生学会听课、让学生学会读教材、让学生学会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在初中进行数学学法指导的策略,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是把数学教材当成习题集,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教材成为老师的专利,学生只要听懂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加入到新课程实验的行列中。实验教材的编写理念是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利用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的常用逻辑方法,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与推理,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新课  相似文献   

12.
周洪琪 《考试周刊》2013,(72):32-33
<正>"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入"变式",不断地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和变化,让学生从"变化中学会变化",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四基",发展"四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数学素养等具  相似文献   

13.
反常规教育法就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甚至要改变的教育方法,利用其"负面"效应达到管理班级、转化学生的有效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这些方法有其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运用得当,还是值得采用的。所以,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应该适当学会运用一些"反常规教育法",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对"数学课堂就是模仿记忆、重复计算、大量练习"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课程实施中,常常有教师将新课程单纯视为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教材调整,认为只要把新的知识结构教给学生也就完成了新课程赋予的使命,这些都是对课改的偏见。数学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注重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从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史运用于数学教育有3个层次:在数学课程中适当地增加数学史料;开设<数学史选讲>、<数学文化>等课程;将历史上发生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融进数学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应将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机制迁移到数学教育中.数学教育的基本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意识)、如何思考数学问题(数学地思维)、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如何表达数学问题(数学思维过程的逻辑把握)"等.  相似文献   

17.
目标教学评价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大多数学生可以用全力学会教给他们的所有东西,他们没有学会,是因为没有正式的程序来保证教师的讲解适应学生的需要,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适当的指导,帮助,采用掌握学习的方法,95%的学生都会学好每一门学科,达到确定的全部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水平”。 为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笔者从1988年秋开始进行数学课堂目标教学评价的实验,经过五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课堂目标教学评价的结构和模式如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初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我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接下来,我结合教材特点及教材所编录的数学史料,数学与文化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热点.适当地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训练,既能打消学生"数学阅读无用"的想法,又能为中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用数学课堂吸引征服学生,这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寻的目标。数学是充满理性和智慧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冷静思考,在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提高认知能力。如果只靠外在形式激发兴趣,那么功效会非常短暂,对以后学习数学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具体阐述"数学思考"中提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在"问题解决"中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根据上述理念,数学教材在"数与代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