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日问”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表现为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缺乏主体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等目标.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李继华 《教学与管理》2012,(21):150-151
体育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带有疑问的学习问题,并产生一种主动研究、开拓思维、积极质疑、阐述观点的心理活动状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育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促进他们更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学生体育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1.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种思维认知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就是指导学生如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澄清自己的思维,暴露自己认知上的问题,从蔼学会合作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形成思考习惯,养成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品质就十分重要。培养求异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教师要帮助幼儿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  相似文献   

11.
吴金水 《考试周刊》2014,(53):72-72
教学中结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直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便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遇到的问题能处理得合理简捷。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活动课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语).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反过来说,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时候才会产生问题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能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学生进行的是灌输性教学方式,学生最终完成的是对知识的重复,并没有开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不理解的理论能够主动地去怀疑、思考、探究,最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促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意识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生命意识淡薄,那么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意识。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独特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意识”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敢于通过质疑,突破常规思维模式,超越传统思维的框架,把思维指向新的角度,新的视点。“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同时又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问题开始,并从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成为一棵有思想的“苇”。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简单地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无问题意识那么就是迟钝的,如果思维无问题意识,那就是肤浅的、被动的。有趣的数学课通常是建立在提问和解答问题这个过程上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从本质上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人的思维才真正地起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20.
孙志红 《考试周刊》2014,(79):66-6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活化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