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一个与课堂教学拥有同样举足轻重,而且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那就是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以便教师更好地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预习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预习技巧,提高预习质量;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要使课前预习收到实效,老师的指导方法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创新,立足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以丰富的载体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深入,从而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一、借助于预习活动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课前预习环节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预习这一载体对语文教学的奠基作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重点关注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实现有效的课前预习正是其中一部分。针对当前小学生存在的预习不得法、不重视预习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设计要求、丰富开展形式、组织有效监督、及时进行评价等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课前预习,一直都是语文教师向学生强调的重要话题.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新的内容有了一些感知和思考,而在学生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再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我们要基于学生的预习后的收获和困惑,展开相应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6,(26):200-201
课前预习能够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预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培养中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明确预习要求、编写预习提纲、书写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等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确…  相似文献   

7.
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其有效进行学习的可靠保证,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课前预习既可以约束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为学生充分准备参与学习所需要的技能,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小学生年龄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学涉及众多的知识与材料,倘若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势必会对语文教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不能透彻地理解掌握,大大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只有预习充分,学生才能学得扎实。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课前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意识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都在做的一件事,课前预习就不失为一种好习惯,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同时还能养成学生提出独到见解,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不会预习的学生养成常规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习惯,以便将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课前就学好,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三段四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将较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学过程分解成清晰简单的"三段四步"。"三段"指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合作探究和课后的拓展延伸;"四步"指课堂学习的亮点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归纳提升。一、课前预习1.制定预习方案教师认真解读新课内容,并确定三维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课前预习方案,明确预习的基本内容,并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以此了解学生对新课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通过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及时检查评价等,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只有预习充分,学生才能学得扎实。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课前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建立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打好扎实的预习基础,才能逐步提升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价值、问题及培养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蔡娜 《考试周刊》2014,(95):31-31
新课标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的重视远远不够,学生往往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针对此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学要着重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以人为本,实现教学的最大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以及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授人以渔"至关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技巧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其技巧水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课堂学习针对效果预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充分的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学习内容,自主地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让课堂学习重点突出,有利于学习成效提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做到合理预习并提高预习效率,可以活跃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分类预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不同的预习方式,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于课文的理解;通过分层预习,让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前预习中使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取得成就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操作巩固等教学环节备课的同时,也必须抓好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8.
杨艳 《家长》2023,(2):153-155
<正>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逐渐被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教育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高效性已经被学生和教师所认同,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适当进行标记,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做出简要的分析,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生身心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对学习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体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成为一种自觉,这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指导自主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离开了充分的预习,教学工作将会陷入两难境地,学生不熟悉教材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师也无法和学生开展互动。对此,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建立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打好扎实的预习基础,才能逐步提升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价值、问题及培养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