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芳 《学周刊C版》2019,(19):178-178
我园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立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重视自然材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存放和传递,以支持幼儿在与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一般来说,自然材料是指自然、非人为的、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素材,例如树叶、羽毛、石头等。我园地处长三角,四季分明,于自然资源的收集上能清晰体现四季特色,因此,我们通过搭建与资源之间的桥梁,让幼儿在收集、整理、运用自然材料时感受到四时之美,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同伴的关系,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相似文献   

2.
区域活动中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由于区域活动具有主动、自发和开放的特点,因此,日常自然中的非结构性材料应该是幼儿游戏的首选材料。本文分别从自然材料收集的种类、自然材料收集的方式、自然材料的投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自制玩教具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现状与水平,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制作出符合幼儿游戏需要的玩教具,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经济而有效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教研是保证自制玩教具实现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其适应集体生活,迈入下一个成长阶段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教学中,要抓住中班这个关键期,区域这个关键场所,从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与幼儿的应对方式,家长营造的亲子模式等方面共同努力,把自然的成长还给幼儿。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教育是指学习者在自然情景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自然场景,丰富的材料、工具和可操作的活动与自然进行深度互动。自然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主动地关心身边事物的变化,使其与自然和谐地相处,还能促进幼儿知识的获得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多姿多彩的乡土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各地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走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借助乡土资源,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激发美术活动兴趣与热情;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展览墙,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中蕴含着美的源泉,将这些自然材料运用到美术创作中,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能使幼儿在材料选择、色彩搭配、造型构思、装饰布局等方面积累更多的美术经验。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的运用做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8.
杨怡宁 《家长》2024,(9):171-173
<正>在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自然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其为幼儿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一种自然元素都可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活动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鼓励运动视角下幼儿园怎样应用自然元素创设与幼儿运动特点相符的户外环境呢?本文将探究这一视角下应用自然元素创设幼儿园户外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钱静 《成长》2020,(4):172-172
幼儿的天性决定着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自然材料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自然材料在幼儿的游戏和成长中是不可缺失的。本文阐述了如何基于幼儿立场和教师有效观察利用自然材料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发挥自然材料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在很多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制作活动,幼儿操作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老师亲自准备好的,不需要孩子去准备、去了解,需要的是孩子的运用与创意。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让幼儿自己去大自然中采集自然物,同样也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幼儿教育的特有自然资源,幼儿与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特色资源调查,扩展孩子自主空间我们身边的自然材料数之不尽,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功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不同的教育价值。虽然小朋友生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深度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能够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户外活动具有自然、开放、自主的独特价值,以户外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是我们探索研究的方向。“小山楂”这一看似普通又低结构的材料,蕴含着幼儿深度学习的宝贵契机。在“山楂奥秘知多少”的户外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园内“山楂树”这一自然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了亲近自然、热爱家园、实践劳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交流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语言教育的特殊功用,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交流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喜欢交流,交流能够更好地互动,能让孩子发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教师、环境、自然、文学作品、材料等等进行有效交流,对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徐晓燕 《学苑教育》2019,(12):91-91
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俯拾皆是的优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通过营造自然氛围,精选活动材料,展开家校互动,以期实现调动幼儿学习认知,萌发幼儿创作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学目的。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然、宽松、谐美的学习情境,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实现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结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幼儿来说,自然环境更直接地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方向与方式,因而在幼儿园游戏中相应地增加幼儿接近自然的比重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包括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石子、农作物、树叶、贝壳、羽毛、果核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各类瓶子、包装盒、旧报纸等)。虽然这些自然材料并非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存在,但它们在幼儿眼中却可以成为最心爱的游戏材料。  相似文献   

16.
[活动意图]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大班幼儿学习的是自然测量.那么,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该如何科学有效地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操作和探索材料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知识呢?本活动设计立足于运用多种自然物和多种手段,引领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本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思维、探究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游戏材料是幼儿活动的需要,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材料投放,如果教师在活动中适时退位、用心观察、正确回应与支持,就能有效地推进游戏活动。文章中的案例围绕扎染花布开展的一系列同龄混班区域活动,就是在开放、丰富的环境中由幼儿的兴趣自然生成的,在游戏中教师退位关注并巧妙鼓励,让不同区域的材料如同货币一样流通,游戏材料活起来了。幼儿在流通的材料中发现和创造出多样的玩法,在不断解决游戏问题中,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幼儿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周边会存在很多自然材料,获取自然材料的方式简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因此,农村幼儿园可以将自然材料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用低成本来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作为教学活动的保障,农村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农村的独特优势,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充分利用自然材料的特点,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带来更加生动且专业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早期教育》2007,(6):40-41
自然角是幼儿探索自然、增长知识的一个窗口,也是幼儿运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进行加工和创造的场所,富有魅力的自然角能够调动幼儿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89):163-164
《游戏活动》上说:"玩水、玩沙是最令幼儿着迷的,水与沙土也是幼儿接近自然的最好游戏材料。因为人类的文明就扎根于大地,诞生于水边。同样,幼儿的文化活动也将从这里开始,文明会在这里看到幼儿的智慧力量。"在大人眼里枯燥乏味的沙水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非同一般的快乐。流动的水,配合同样流动的固体沙,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不亦乐乎。在玩的过程中,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