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后续写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原文续写出情节合理、语言地道的文章,从而有效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尝试开展基于英语经典小说简写本的阅读活动以实现以读促写。本文基于具体案例,从三个层面探究如何通过阅读小说简写本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我”的形象赏析“我”一般用于小说、记叙文、游记或叙事散文中作为主角或线索人物。“我”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有:(1)从内容上,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可信。(2)从线索上,将文章中的若干人物的活动串联起来,使文章内容情节既丰富,又统一。(3)从主题上,通过“我”的所作所为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题。  相似文献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不同形式的三类文字,歌词、日记、书信,如同小说的“三重奏”,贯穿于整部小说的文字之中,更贯穿于保尔的成长过程之中,以此为抓手探究这部小说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微型小说的结尾,很像相声里的"包袱",大多会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个"包袱",小说就少了许多精彩,也很难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作家在进行微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绘画效果。她笔下的人物及景物,不仅描绘细致,而且大都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这种绘画效果不是视觉的直接产物,而是通过心灵"全部重来"的结果。张爱玲精于颜色搭配,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把自己所体会、发现的多彩世界描摹出来。小说绘画效果的形成与她个人爱好、具有深厚的中外艺术素养以及受西方现代派绘画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书面表达的讲评效率不高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的二语写作与口语的相关研究,探索在写后讲评阶段运用"以说促写"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寻求提高学生二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2016年正式步入文坛以来,班宇先后创作了《冬泳》《逍遥游》《缓步》三部短篇小说集,获得严肃文学和大众读者的一致认可。从“始于东北”到“走出东北”,班宇始终沉静地将目光投向那些时代的“溺水者们”,以诗意的语言、冷静的叙述、不失幽默的表达和绵密针脚般的细腻文字,织就成一帧帧画面,在荒寒与温情交织的美学表达中,隐喻历史与现实,为时代洪流裹挟下的困顿人群正名。在虚与实的交界处迸发出令人震撼的美学力量,也在时代的寓言书写中透露出无限的光亮与热度。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许多学生写作存在问题,问题的起因除了学生本身因素之外,与教师阅读课的教学方式也有关系。通过对课堂英语阅读和写作关系的研究,就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提出一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教育的审美效果就是通过提高演唱者自身的素养,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上的享受.学生只有帮助观众确立起完整的声乐形象,对声乐作品进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演绎,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演唱者.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中的自然段可以称之为散文段。散文段有一般与特殊之分。一般散文段含句组段与句子段两种,其中句子段又包括复句段与单句段。特殊散文段实为散文段形式的借用,在结构上缺乏完整性。它们可以分为两种。其一,具有明确语法关系的特殊散文段,包括小于句子但有明确语法关系的散文段与难于明确其自身性质但有明确语法关系的散文段,其中小于句子的散文段又包括词语段与分句段。其二,难于整体上进行语法分析的散文段,包括小于句子但缺少独立性的散文段与大于句子但缺乏完整性的散文段。散文段可以创造整齐美,创造变化美,增加诗歌色彩,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同学们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海浪》是伍尔夫的一部颇具实验性的小说,别具一格,不仅不同于一般类型的小说,与伍尔夫所写的其他意识流小说如《到灯塔去》《达洛维太太》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海浪》设置六个人物的多重叙事视角,并且有意淡化叙事时间的连贯性,从而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展现了六个人物不同的人生选择。小说还运用意识流语言和诗化语言增添其艺术审美效果和表现力。整部小说运用多种陌生化效果,迫使读者自主做出思考和解读,从而在展现作品深度和唯美意蕴的同时使读者获得独特新奇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4.
石晓琴 《语文知识》2016,(21):71-72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语句入手理解诗句,领会诗义,从而完成对古代诗歌的学习。而要理解诗句,就要通过诵读与思考的方式进入文本,在对语句的思考、揣摩中领悟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诗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我在诗歌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对常用修辞方法的分析,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表达效果。事实上,由于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学生们甚至老师们对诗句的表达效果常常意见不一。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教科书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的提示语,在这方面有很明确的导引。有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的提示语,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中“‘冒’字用得真好”,三年级下册《争吵》中“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