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儿童生命里一段最美的时光。学校教育就应该给孩子创造与童年的"美丽的遇见",为儿童提供一种自然而温暖的童年生活。童真教育是离儿童童年最近、最适切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3.
提出童年正在消逝论点,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当前儿童生活状况的一种担忧,对教育是一种警示。它促使我们全面思考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复杂关系,帮助我们走出成人中心主义,站在儿童这边,设身处地从儿童立场看待教育问题,提醒我们注意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将儿童尽快地社会化,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责任;让儿童像儿童那样地生活,享受他们这段生命历程所特有的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同样也是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为了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为了孩子的生命更加灿烂,需要我们用心、用爱、用智慧做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身心健康、聪明活泼、富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儿童。  相似文献   

5.
童年是一段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并对孩子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生命历程。儿童的发展是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中.在对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中进行的。时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数学学习的体验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影响儿童对生活的乐趣.甚至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童年最美好,逝去不再来。让学生乐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是我校近年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自2010年提出建构"童心教育"特色学校以来,学校在发展定位、重点领域、建设理念、科学命题、主导模式与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一、一切为了儿童是办学最高的要求孩子是国家未来,国家发展的前提,欲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好中国的孩子。童心是一种境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办学的最高要求。"童心教育"是为孩子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奠基的小学教育,从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呵护和引领童心,创造儿童现在的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真心诚意地尊重儿童生命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要求。武汉小学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懈探索儿童主动发展的规律,把“给予每一个孩子幸福的童年”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践行具有学校特色的童心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2014,(7):F0002-F0002
以良好的师德昭人,以扎实的功底教人,以诚挚的爱心育人,是刘玮25年教育生涯一直坚持的座右铭。 面对85%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女的乡村学校,他坚守乡村教育情怀,致力于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提出了"立仁义之德,树诚朴之人,为学生智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主张。他引导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重要的育人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他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编制了立人小学"儿童成长七礼";他建立新的小学生评价体系,推行儿童阶梯阅读、写字层级验收、普通话过关和“健康体魄我第一”等童年底色工程,力求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卓越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儿童是否应当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师与生重要的生命经历,数学课堂是每一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显现精彩呢?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有童年,人人都留恋童年。童年是纯真的,总是用澄澈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一草一木都充满了不可抑制的好奇和渴望;童年是飞扬的,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都能引发他们热烈而纷繁的联想和想象。但因为一切正处在成长之中,就像他们稚嫩的脸庞,童年又是脆弱的,需要曾经年幼而现在成人的父母、教师以及更多的人,伸出粗大的手掌,用宽容的心怀,关心他们,呵护他们。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政府承诺执行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18岁以下都是儿童,儿童享有生存的权利,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享受休息、自由选择娱乐活动的权利。让儿童充分享受童年!让成人捍卫儿童享有童年的权利! 基于此,本刊准备了一组与童年有关的文章。限于版面,将陆续发表。教育学家孙云晓的《21世纪:我的教育梦想》,他梦想中的童年是自由和快乐的,他希望教育向着更美好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作家王开岭的《向儿童学习》,深刻发掘了儿童的美德,充分肯定了童年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生命审美中的独特价值。记者苏军的《质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针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及其在这个似是而非的旗号下,家长做了许多让孩子无奈的事,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它的荒唐。专家谢海阳的《警惕“童年消失”》,发出了“警惕童年消失”的呼吁,指出“孩子童年消失的后果,恰恰就有可能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同龄人丛治辰的《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开笔用现代派戏剧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的图景,然后上溯古代,用昔日的“荒诞”衬托今日的“荒诞”,再以“小草”象征渴望健康生长的内心,甚至检讨自己不要太“愤青”,应该提建设性的意见,显示出对现行教育不合理部分的思考深度与宽容。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不少专家学者都鼓励父母在孩子童年时就给他们灌输性知识.并建议学校、教师亦应如此。说实话.笔者对上述观点是持反对意见的。笔者认为,不能过早给孩子灌输性知识,因为这不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去负担成年阶段的性知识,这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其享受童年的权利,容易导致他们身心失衡。  相似文献   

14.
童年幸福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本文指出,学校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并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工作底线。幼儿园要视安全教育为己任,扎扎实实把安全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快乐地享受童年。  相似文献   

16.
童年存在的社会条件不断受到侵蚀,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错位偏差的儿童价值观,信息传播的泛化,残酷的社会生存法则,儿童文化的逐渐消失以及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评价的无形影响都是儿童成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渐行渐远的童年,尊重独特的生命价值,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是我们共同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童年时期,每个儿童都有许多玩具陪伴左右,可以说,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玩具是儿章游戏的工具,玩具更是儿童的亲密伙伴。正如儿童与游戏不可分离一样,玩具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玩具之于儿童如同生命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是儿童学习的语文,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语文。然而,教学中童心的缺失消解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享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童心语文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有趣、有得、有情的形态特征,主张通过情境化、结构化、融合化实践策略,使语文教学回归童年、回归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婴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之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有缺陷的童年,而没有融教育于其中的童年则是遗憾的童年。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玩儿:在大自然中,在房间里,在故事中,在对话里,在一切可以找到快乐的地方。细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指南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要“与生命对话”,“师生进行精神交流”,要表现出真情实感。但实际上人们常常感叹,我们身边的很多孩子似乎缺乏一种能力:即儿童不会说儿童的语言,行为像个大人,这不能不让人忧虑:今天的孩子们还有自己的言行吗?这样的言行的孩子长大还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面对人生吗?因此,在小学阶段还孩子以童真很必要,那怎样才能使孩子开开心心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童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