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的缺失将会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会让孩子产生各类心理问题,严重的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孤僻、抑郁、逆反,对他们的管理教育成了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难题.文章对农村学校单亲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提高农村学校单亲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解决孩子心理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  相似文献   

2.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这些信息无疑对学生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学生从家庭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及时,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将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十分必要,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明白,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有直接联系;而失足青少年与家长的娇生惯养、作风不正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起于母胎,终于坟墓”,既是各种教育的起点,又是各种教育的归宿,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儿女的目的,都是天真的幻想,丢了家庭教育,若干年后,可能会在孩子身上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父母债”。作为家长应具备了解孩子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指点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据分析,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划分四大类:情感温暖型、过分干涉保护型、矛盾型、放任型。在四种父母教育方式类型中,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学习问题最多,违纪和攻击性行为方面问题最多,在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方面放任型和过度干涉的父母的孩子问题多。  相似文献   

4.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5.
隔代教育的存在,让孩子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给他们的成长的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首先,祖辈们由于很长时间没带过小孩,常常会对孙辈们溺爱、迁就,甚至家长在家教育孩子时,他们也护短,这样往往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独尊、唯我独优、任性娇气的性格,他们常常在祖辈面前使性子,耍脾气,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对孙辈的溺爱,这些祖辈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某些阻碍。第二,祖辈们由于年纪偏大,发现孩子身上有点毛病,就会在孩子身边唠叨,  相似文献   

6.
中职生是一个容易被社会忽视同时又是一个问题频发的群体.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来自重组家庭、单亲家庭、隔代监护及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大多集中在中职学校,这给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运用赏识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8.
陶德红 《成才之路》2012,(36):14-14
在留守儿童家长中,溺爱型家长特别多。究其原因,首先是隔代教育更容易溺爱孩子,以及老人们相对陈旧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及某些生活习惯等,这都对孩子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难得回家看看孩子,于是把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尤其是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是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孩子生活在一种无限制的状态中,这也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与幼稚的心理,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而其中农村父母离婚造成的单亲孩子也在不但增多,由此带来了社会以及学生教育问题的增加,因此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10.
《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每年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超一成三年没见到父母,孩子的教育、监护落到隔代抚养或学校全寄宿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曾一度受到热议。笔者在农村从事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多年,亲历了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不达标,工勤服务人员不合格,学生行为习惯差,父母关爱缺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可是在广大农村中80%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影响。这些被父母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大部分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或代养。这些隔代的家长们有的年迈,有的忙于农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业、亲情及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下,许多功利性的东西已经渗透到教育中来,许多学校为实现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罔顾孩子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为此,本论文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教"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法国现在共有34所家长暨教育工作者学校。这些学校起到了协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如果一个未成年人犯了罪或者经常逃课,有关方面(如法院)在审理时会同时追究其父母应负的责任。为了使父母们弥补自己教育孩子的不力,一些地方检察院开设了“父母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统筹城乡教育大背景下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包括政府、社会、学校、父母和孩子等诸多因素,但在整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对子女的良好教育。父母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要坚定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给孩子营造相对固定和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良好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孙国瑾  魏雷 《教育》2012,(30):60-6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教育的结果。其实,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阿苏 《青年教师》2007,(11):54-56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家庭教育便也随之产生。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18.
“坏孩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许多父母对此感到困惑。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某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恶性循环,导致了所谓“坏孩子”的产生,使得某些原来本质不错的孩子被父母和学校误解、轻视、放弃,最终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19.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20.
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样样都能干,可一回到家里双手一插俨然象个小皇帝。家中的事儿一点不做不说,即使父母生病、下岗在家也毫不动心、,零花钱不能少;即使选择工作还得考虑他的面子,如果父母不小心在同学面前露了馅,还会毫不讲理的向父母发难。不愿承担家庭责任,不体谅父母已成为当今许多孩子发展中的痼疾,很难设想这样的孩子会给父母的晚年带来多少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