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的创新形式,能够有效地勾连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新视角、打开新格局。指向学科知识体验的研学旅行,为学生发展奠定学业基础,指向学生生涯教育的研学旅行,为学生发展明晰长远规划,指向学生全面成长的研学旅行,为学生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是集旅行体验和户外研究性学习于一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学生以集体旅行、共同研讨、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倡导学生要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活学活用。一方面,研学旅行有助于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也规范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活动,是将研学旅行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塑造的一块阵地,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在研学旅行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是落实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地理学科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主战场。当前中学地理研学旅行面临与学生所在地的发展互动少、学生关注地方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地化教育聚焦学生所在地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需求,旨在促进学生与地方的共同发展,这为推动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在地化教育理念,构建在地化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模式,以贵州花江大峡谷为例展现研学实施过程,以期增强中学地理研学旅行与地方发展的互动,提高学生对地方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教育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深度参与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他们又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提升他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和教育实践能力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制度框架下,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面向服务机构中的研学导师,对研学旅行指导的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制定研学旅行指导能力标准的过程与成果,以期为该领域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培训与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于研学旅行,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都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来。国家对研学旅行目的的根本定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班主任是各班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研学过程中和学生朝夕相处。要想保证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真正提高素质,学有所获,班主任要以极大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来做好研学旅行前前后后的各种复杂、琐碎的工作,用敏锐的眼光、灵活机智的头脑来处理研学旅行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果班主任工作到位,研学旅行就是班主任加强学生品质培养的良好契机,对于培养学生能自律、敢负责、善合作的品质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露 《科教导刊》2023,(4):134-136
研学旅行是一种学和游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自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迅速在我国兴起。研学旅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可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旅行中成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文精神,响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文章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大连市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大连研学旅行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研学旅行模式广泛应用于平凉实验中学教育中,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边旅行边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知识面不断拓宽。因此,要注重落实研学旅行模式,还应结合学生在旅行中的表现,逐一给予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断改正,完善自我,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阵地。文章以雁荡山三折瀑为例,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首先明确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而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设计,并反思研学旅行可能出现的误区及解决途径,旨在让研学旅行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而高效地服务地理教学和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9.
体育研学旅行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课的补充,在实施过程中是将探究实践活动以旅行的方式开展,将体育活动和教育活动相结合。但是目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研学的认识不够充分,体育研学旅行没有官方的文件指导,导致研学目的不明确,也缺乏专业的体育研学导师,研学的安全机制也不完善。因此,体育研学旅行发展需要学校加强重视、家庭主动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共同协助。本文分析了当前体育研学旅行的困境,并提出提高对体育研学旅行的认识、明确体育研学旅行的教学目标等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是使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有效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然而,当前研学旅行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与活动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研学旅行学习的效果。增进研学旅行的学习效果,需抓住研学旅行"体验性"这一核心特征,将学生置于活动设计的中心;基于经验,帮助反思;激活体验,指导完善经验;对接生活,检验经验,完善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在明确项目式研学内涵及设计原则基础上,对项目式研学旅行各阶段的任务与活动进行设计.研学前期,应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配齐研学设备;研学过程中,注意精心选择若干研学项目或主题,设计科学合理的研学任务及其活动,学生在研学导师的指引下,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完成研学...  相似文献   

12.
研学旅行是近年教育深度变革催生的全新育人模式,劳动教育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关切,两者在新时代可以实现有机融合。南菁高中"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在学生主体参与研学、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课题深度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可作为开展研学旅行、实施劳动教育的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是我国教育历史中十分重要的一次改革事件,其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在不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研学旅行融入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对知识内容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 2018 年,开展了海之融海洋研学营活动,这一活动的展开更加体现了研学旅行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蓝色家园研学之旅这一主题,做出几点实践过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研学旅行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展了新空间,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学旅行作为新的教育形态逐渐被更多教育人接受,互联网技术与研学旅行教育相结合将助力研学旅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教学应用,提出了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背景的研学课程开发构想,以期为学校有序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卜宪荣 《成才之路》2022,(12):130-132
研学旅行是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研学旅行活动与其他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研学旅行教学形式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对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行...  相似文献   

17.
孙玉美 《人民教育》2020,(12):73-75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如何焕发出新的时代色彩?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功能不是"万能的",不能苛求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的教育目标。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应选择"适切的教育内容"实现"有限的教育功能"。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中学根据研学旅行的特征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主要集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深度学习"。搭建"脚手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也可称之为"人文  相似文献   

18.
科技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开发小学生科技教育研学旅行课程,是实施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从科技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取向、课程目标的层次、课程学习的策略以及课程评价的理念等方面探索实施路径,为当下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和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思路与范本,拓宽学生知行合一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19.
红色研学旅行是课程思政和跨学科教学的新型德育模式,因此设计兼顾思政教育和地理教学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以"丹桂飘香"安徽金寨红色研学旅行课程为例,阐述红色旅游资源对接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困境,并据此提出展望。旨在延伸校内课堂以拓展学生学科知识,注入红色教育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进而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课程中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作为研学旅行的主要依托资源之一,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自然教育的视角下,本文对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概念进行剖析,梳理出目前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一些实践模式,包括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阵地、实施路径、课程化建构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创新之路,以促进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有效开展,使学生在旅行中回归自然本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