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人生而言,小学就是人们真正开始接受教育的起点。从古至今,人们都懂得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做事,那么在这个初出茅庐的阶段,对小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课程就是品德与社会了。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对小学生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话,他们将受益终生。在现代的多种教学模式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很受欢迎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加自由自在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使之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学习。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将儿童社会生活状况来进行的一门基础教学课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上,用一种开放式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课程当中自行感悟出人物品德的高尚,用疏导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形成共识,在课后布置作业来使教学内容深入到生活中,避免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素质修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教改环境下,"品德与社会"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以完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健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通过对目前"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并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所以,教师对于授课的形式和方法都要进行更新,重视及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自身的基础环境入手,推动教学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构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杨秀杰 《考试周刊》2013,(43):135-136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过于强调让学生接受学习,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与活力,易产生厌学心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通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中也要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教学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集历史、品德与地理等学科为一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所有相关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提出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怎样发挥创新的教育方法,是我们科任教师所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认识自然与人生的开始,更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小学阶段开展的品德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应是让学生们体验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思考,并通过实践分析所遇问题得出解决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加强小学生德育全面发展的学科,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拥有美好的品德,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对该课程的却并没有引起重视,对于课程的讲解停留在表面,实践教学也缺乏应有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引起重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角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为根本,探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研究性学习实施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整合学科。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整合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我们要重视对它的应用和它在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深化理解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和德育水平。相对于小学生的理论能力较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教师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课程德育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分析新媒体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新媒体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社会的基石,虽然国家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程远没有达到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要知道,小学时代是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感官的第一步,这个时候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体验"植根于一定的教育思想,是相关教育理论的演绎与聚焦。文章提出实施"道德体验"的教学主张,将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三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活动中感悟道德""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确保《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改革为背景,对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旨在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1):17-1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此时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需要教师的全方位指引,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为了能够引导小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引入问题探究法非常有必要。将首先介绍问题探究法的概念,再介绍问题探究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策略,并对注意事项加以说明,希望能够确保该方法在教学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措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