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教学是我国学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观,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知行分离现象,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中的“知行不一”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德育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突出矛盾,究其原因既有受教育者主观内因的问题,也有教育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德育中的“知行不一”矛盾,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师资队伍素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形成社会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高校德育模式主要以知识化、思维化的知性德育为主。知性德育发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主义思潮的推进而逐渐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德育潮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单一的知性德育培养模式逐渐暴露了种种弊端。"知行互动"的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探索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知性德育模式下"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既能继承知性德育的优点,又能超越知性德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5.
“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知行统一,情意结合是品德的理想境界。然而,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认知水平与行为表现的脱节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表现,也是学校德育长期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在公共汽车上要给老弱病残者让座,但实际这样做的只有40%左右。100%的大、中、小学生都懂得红绿灯的交通法规和意义,但能自觉遵守这一法规的学生平均只占59%,且呈现随年…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代大学生知行分离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朱熹德育知行观是对先秦儒家及二程的德育知行观的继承和发展。朱熹德育知行观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其贵知、重行和知行相须的德育方法上。朱熹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高校德育要深化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要加强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做到以知导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8.
陆宝初 《班主任》2001,(1):12-13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只重品德知识的灌输,而无视品德践行的知行脱节的做法,降低了德育质量,严重阻碍了德育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要实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唤醒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关注和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德育中知行背离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背离"的现象比较突出.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德育中出现的知行背离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侯勇 《四川教育》2021,(5):12-14
"知"与"行"是德育研究及实践的根本对象和关键环节,是高质量开展德育的着力点.在"人本观""善恶观""良知观"分角度认识王阳明"知行观"的架构上,分析当代"理论式""表演式"德育两极模式的不足,进而以王阳明"知行观"为借鉴,探索自我认知、知识认知、品行历练、能力形成和实践反思等实施路径,以期有效渗透至当代德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道德知行错位与德育方法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笔者针对大学生道德表现知行错位的现象,分析了高校德育存在的误区,根据现实社会和大学生的特点,以及高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学德育过程中,“知行不一”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后果极其严重。造成中学生“知行不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社会方面的、学校方面的、家庭方面的等。解决这个问题,须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德育的内容、形式、手段上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方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德育认同中知行相悖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思想上认同德育内容及理念;在行动上却采取了实用至上的态度,不能完全甚至不会依照德育的理念为人处世。这既昭示着大学德育效果的失却,也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不良社会行为埋下了隐患。大学生不健全的身心特点、德育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背离、大学教师及管理者的道德失范、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历史与现实环境的促动、就业的压力,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强化德育功能、改进德育内容及形式、加强师德建设、增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优化德育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大学生切身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德育认同中知行相悖、走向知行合一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分离现象的具体表现入手,阐述表现在诸多方面的大学生的知行分离的现状,全面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道德本身的特性等,为教育者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华章》2010,(33)
本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出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涵义,最后对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使得广大大学生和体育工作者对此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通过多种渠道改变和减少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分离的原因在于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利益障碍”。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把着力点放在教学对象身上,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克服“利益障碍”,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为在职业院校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知行错位的现象,分析职业院校德育存在的误区,根据现实社会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院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提出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知行分离的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策,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育的知行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的远离与回归以德育人本是中国固有的传统,但随着现代化的生产体系或者说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使得教育开始转向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工具性的人为重的知性教育,知识成了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压倒一切的重要目标,在知识教育的话语霸权下,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这种为知而知,全然为知的教育的后果很快就变得很严重了。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活指导和精神卫生运动无疑是对这种以知识为唯一目标的教育的反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