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作为30年代“现代派”的重镇,他早期诗歌的体式经历了从“新月”体到“现代”体的转变,可以说这一变化典型地代表了“现代派”大部分诗人和这一诗歌流派诗体上的变化和发展。从何其芳诗歌体式的演变中亦可见出,30年代中国新诗体式的流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在二十年代早期创作的几首叙事诗经历了八十多年的淘洗,至今仍不失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典范。这几首诗打破了传统叙事诗的形式,建立了一种新的叙事诗规范。从情节到人物,从题材到语言,诗人对传统叙事诗作了全面而大胆的突破和革新。尤其是在诗歌语言及形式上,诗人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与现代白话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回顾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发展史,人们自然地会想到在那样一个传统与现代正处于痛苦的断裂、空气里充斥着各种破坏性力量的时期里,现代诗人们在面对几千年的诗歌传统时,无疑是借助了西方现代主义尤其是象征主义这把异域的利剑,在思潮涌动的时代背景下开辟着自己的道路。然而,如果我们站在文学现代性的视野里对它进行观照时,我们就会发现它回归传统的另一面。本文试图从表层具象、中层结构、深层内涵上对之进行多层观照。  相似文献   

4.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诗酒相融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诗人们以酒为媒介,以诗歌为载体,展现着自我的精神世界。在醉的意识里,他们达到宠辱皆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酒文化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饮酒诗在浩瀚的诗歌丛林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树木是思想的骨头架子花朵是另一类事物的欲望和它们的后退 ,将自己鲜艳地开放出来由此可知 ,森林是幽暗的所在 ,是猛兽出没、令人敬畏的场境 ,花园则是另一回事人们在此流连忘返 ,并且自以为获得了自身之美的观照【解读】这是一个非诗的年代。在故事和花边新闻充斥着人们的精神消费时 ,诗歌已经被放逐到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地带了。写诗和读诗似乎已经成为时代的另类了。但是 ,南野却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一个纯粹的诗人。《树木》这首诗实质上表达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树木”无疑是诗人理想的一种生存场境 ,但是 ,同“花朵”相比…  相似文献   

6.
(审美)意象本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瑰宝,但本世纪初,由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兴起,诗人们纷纷“走向东方”,首先在研究、翻译汉诗中一致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美竟相折服,继而就从东方传统与技巧中寻找新的灵感,最后竟使意象逐渐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二三十年代,意象主义运动传人中国,中国的诗人们似年“数典忘祖”,纷纷“走向西方”,寻找以现代意识取代封建意识的激情,诗坛上也着实热闹了一阵。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诗学界和批评界又再次掀起了研究意象的热潮,且至今方兴未艾,以至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大孙玉石教授等人的现代解诗学的倡导,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半个世纪前的现代派诗歌。象征主义诗歌自李金发始,到四十年代九叶诗人群的创作已日臻圆熟,但其读者群仍非常有限,这与象征诗的朦胧含蓄,难以解读有关。时至今日,揭开象征诗的朦胧面纱,让读者从其深刻哲思中获得提升、拭去半世纪的尘埃,让诗歌精品重放光芒,已成为很多文学工作者的共识。九叶诗人的主将当属穆旦,他的创作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又一顶峰,但“在长长的岁月里,穆旦一直是一个被忽略的题目””,本文试图通过对《玫瑰之歌》一诗的解读以期进入穆旦创造…  相似文献   

8.
诗酒醉年华     
一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巅峰,但通往巅峰的其他高山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组高山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在这之前,能真正被称为"诗人"的,大概只有屈原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诗人涌现,而且多呈"集团"式,如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竟陵八友"等,他们在诗歌的荒野里开疆拓土,引领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现代派文学 (包括诗歌 )实在不是什么太新鲜的玩意儿。从 20世纪初期开始到 20世纪 70、 80年代,欧美的现代主义经历了好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 21世纪了,欧美人把它看成了一段历史。就是从中国文学发展来看,现代派文学在 20世纪 30、 40年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从艾青、卞之琳、李金发、戴望舒、九叶等诗人的创作中不难发现这一点。到了 20世纪 60、 70年代,宝岛台湾也掀起了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但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又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即便到了 21世纪的今天也还是如此,这是某种社会原因使然。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现代派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nce Stevens)常被人们誉为"诗人的诗人"。本文试从中国美学对诗歌的论述来分析他的早期诗作"观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12.
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定性和成熟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戴望舒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戴望舒的诗歌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合理的审美选择,把自己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审美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新形式,成为外来诗歌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意象派诗歌,曾先后几次反弹回中国,对中国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新诗的开拓胡适、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和现代派代表戴望舒、卞之琳的作品中,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和80年代的朦胧诗人的作品中,无不隐约地闪现着意象派的影子,同时,自20世纪初,许多诗人开始译介意象派。自80年代起,我国学还就中国诗歌与意象派的相互影响,借鉴以及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俄国大作家、大诗人普希金诞生二百周年。作为一个俄罗斯诗歌的译者,一个普希金诗歌的译者,我有许多想说的话。普希金的诗歌作品歌唱自由,歌唱美丽的俄罗斯大自然,歌唱爱情、友谊和美好的情感,多年来深深打动中国读者的心——不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年代。他的名字已经和历代许多大诗人的名字一起,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普希金是俄罗斯人文精神的当之无愧的代表。今年2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吟诵会”发表讲话之后,中国现代人文建设的问题已经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的面前。纪念普希金,对建设中国现代人文…  相似文献   

15.
自2007、2008年《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及"90后·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特辑"问世以来,90后诗人在新诗界频频登场,诗歌界反响强烈而广泛。继《诗选刊》之后,《诗歌月刊》、《诗林》等多家纯诗歌和纯文学刊物,也相继推出了90后诗人专栏和评介。由此可见,90后诗人这个新生代已经全面步入了中国的新诗舞台。他们的加入,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诗坛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处在成长当中,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欣喜的90后诗歌与诗人"繁而不荣"是当今诗坛存在的一大问题,90后诗歌的加入,犹如雨后入室的清新空气,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并不那么强劲。90后诗人们不但写诗,也积极从诗歌阅读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西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长河,波德莱尔和李金发这两位诗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波德莱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中国诗人李金发深受波德莱尔的诗风的影响,将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两人虽渊源颇深,但由于中西现代主义诗歌诞生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不仅决定了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且也从根本上注定在中西诗歌现代性特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拟通过揭示两个诗人在各自创作上差异,来展现现代主义诗歌的中西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对我国五四新学作家的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曾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作为以对的学衡派同仁,则借助于华氏诗歌的译介,凸现了中国古诗化传统的价值。研究们则从多方面探析了华氏诗学观念和诗艺特质各种报刊和诗歌选本地登载了华氏诗歌名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华慈 华斯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坎坷曲折的 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的或反动的浪漫主义诗人到英国诗史上第一流大诗人的变化过程,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20年,批评家们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看法尚欠统一;30年代起,她的诗人地位得到普遍认可。50、60年代后,她的"伟大"诗人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到80年代,艾米莉.狄金森被认可为西方经典作家之一。30年代前,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评价主要是印象式的。此后,社会历史式的批评兴起,40到70年代出版了大量研究她的生平和影响的文章和著作。60、70年代出现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心理分析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个显著的现象。80年代批评界美化艾米莉.狄金森和90年代批评重心向原稿的转移堪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史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19.
元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诗歌不仅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学界较为系统地对元代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歌的考证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学人从多个理论角度认识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作、蒙汉诗歌关系,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使得蒙古族诗人及其作品、蒙汉诗歌关系的研究展示出新的面貌,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业已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著名抒情诗人。 2 0年代 ,他是早期象征派诗人 ,30年代则成为现代诗派的领袖。综观戴望舒一生的创作 ,他属于 192 7年左右那一批诚实和敏感的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又由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源流不同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地方。本文试从以下三点对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情调 :朦胧与哀愁虽然戴望舒在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多种情感 ,用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证实了自己复杂而丰富的感情世界 ,他却从来不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