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明 《软科学》1992,(3):18-20,27
<正> 一技术商品化,可以理解为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作用,它通过技术资源的投入和应用而逐步积累而成,而影响技术资源的投入和利用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成果的需求程度。如果没有足够的需求,或者缺乏充裕的资源,那么,在技术成果商品化内在动力的资源与需求关系之中,就会出现“瓶颈”,技术商品化的进程就会受阻,速度将会迟缓或停滞。我国经济要想取得新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在技术需求与资源矛盾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和起支配作用的是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朝野纷纷就“再工业化”的战略出谋划策。“再工业化”的由来美国在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以后,工业化的势头毫不减弱,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又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本世纪虽然经历了三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美日欧共体成果经费和亚洲的新工业化国家与地区情况经费的分析来引入国外科技成果商品化及其相关政府的特点,来说明成果商品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日欧共体成果经费和亚洲的新工业化国家与地区情况经费的分析来引入国外科技成果商品化及其相关政府的特点,来说明成果商品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新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什么?是后工业化,还是高技术?诸如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之类的新技术对发达的工业化经济有什么意义?未来的工业将如何组织?哪种组织形式将居于主导地位,是大生产、计算机自动化,或是灵活的专业化?哪个(些)国家将处于统治地位?这些问题是理论家和工业界人士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家就资本主义的下一发展阶段提出了各种设想,如高技术工业理论、后工业化理论、信息经济理论,以及后福特主义等等。这些看法多侧重于劳动力社会分工的变化。本文作者就如何认识“新工业革命”提出了与之不同的新看法,这一看法侧重于生产力与生产  相似文献   

6.
建立循环型经济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因而人类必须关心和爱护环境,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然而,自工业革命之后,特别是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生产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系统。这种经济系统的后果是,一方面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造成资源的过度消  相似文献   

7.
南京六合地处长江下游,油菜一直是冬季农业生产的重点,在农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多年来该地区油菜单产水平较低、用工成本偏高、经济效益偏低且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六合区油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影响了经济走向,香港作为世界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内陆连接世界经济的重要平台.同时,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原本“去工业化”和“虚拟化”的经济走向逐步回归实体经济.香港在金融危机中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寻找战略后方,发展实体经济.陕西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成为其合作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9.
袁增伟 《资源科学》2021,43(3):433-434
物质循环是指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地球表层物质发生的时空迁移和形态重构过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进而引发了区域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种人类活动主导的“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物”线性物质流动模...  相似文献   

10.
一、推广成果需要现代科技意识1.依靠科技进步要有紧迫感。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的较量。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就会自觉投入新科技革命的行列,掌握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实践,从而实现科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扩展的环境生产技术函数,分析FDI、经济系统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工业化水平对中国碳足迹强度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分析检验证实,结果表明:流入FDI规模与中国碳足迹强度呈现U型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以及研发投入加强都将改善中国对外开放经济系统的环境生产技术;工业化进程加剧了中国的碳足迹强度。基于此,从改善中国碳足迹角度提出低碳发展路径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博  李清彬 《资源科学》2013,35(6):1194-1201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由于资源禀赋、历史基础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区差异性,中国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存在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显然也表现在了能源消费方面.本文使用1998年-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考察决定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情况,然后运用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技术,对中国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差距进行分解研究.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固有因素是影响地区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接下来依次是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而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4,(9):11-15
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强度、工业化和经济梯度的交互冲击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工业化对三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均最大,说明我国现阶段工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除中部地区外,工业化的发展会降低能源强度,体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经济梯度的提高会促进中西部地区对能源依赖型产品的消费,从而引起其能源强度的上升;经济梯度对东部地区工业化有着正向的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有着负向的影响;能源强度对工业化与经济梯度的变化影响程度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节能目标的约束性还未完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及其环境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农民纯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利用199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城乡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的工业化程度、政府对基本建设和教育投资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村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越高。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地方应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扶植地区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欧盟研制出更接近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构成的化石燃料,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并提供着主要的动力。然而,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或电力供应的需求量也随之倍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问题。对此,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过早去工业化的阻滞作用及其机制。理论析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升级、提升制造业投资和就业吸引力,阻滞过早去工业化:一方面通过促进制造业规模扩张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避免劳动力过度流入传统服务业即抑制逆库兹涅茨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防止脱实向虚。进一步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4—2021年数据,以工业增加值占比作为去工业化的代理变量、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代表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运用带有倒“U”型曲线的调节效应检验模型,构造转移份额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解释变量为实体经济比重、被解释变量为二三产劳动生产率比值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够使得工业比重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倒“U”型曲线转折点右移,并使得曲线变得更为平滑;高技术产业发展通过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和经济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阻滞过早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运输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准、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序列平稳性、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分析运输设备制造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及程度。结果表明:这种拉动作用及程度呈现不断放大态势,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动力和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化时期,如何促使国家(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备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广州市目前整体产业结构已成倒金字塔型,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广州市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提高,发挥了其强力的经济引擎作用.广州市应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为导向,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共进,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带动力,引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民众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环保知识和概念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清洁生产”正是这样一个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新兴名词。一提到“清洁生产”,可能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首先与“清洁卫生”联系在一起。甚至在“清洁生产”刚刚引入我国工业企业时,许多企业老总会说:“我们已经是清洁文明工厂了,我们的绿化和卫生都是得到上级领导表彰的,还需要做清洁生产吗?”那么“清洁生产”到底是什么呢?它究竟源于何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它究竟是怎样使“生产”变得清洁的呢?工业化国家的难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初来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规制及导致经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排污税、排污许可证、统一的排放标准三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传统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存在交点时,三种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模式相同;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呈现“倒U型”关系.若考虑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等异质性,则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更为复杂的非单调关系,可能存在“倒W型”.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配合适度的严厉性可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