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冲突规则的确定性和判决结果的可预见性以及冲突规则的灵活性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一直以来都是冲突法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焦点。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擅于运用自由裁量权,为追求)中突规范的灵活运用及个案公正更青睐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学者们认为特征性履行原则更能实现法律选择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针对两大法系的分歧和国际私法统一化的趋势,《罗马规则I》很好地协调了判例法和成文法在合同之债冲突法领域的矛盾,它的立法原则对中国刚刚颁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司法适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法律适用规则坚持以地域性原则为主,美国《ALI原则》的法律适用部分突破了地域性原则的束缚,赋予了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律的权利,确定了知识产权原始权利的单一化与明确化;欧共体《罗马条例Ⅱ》则在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方面平衡了个人私益与国家利益;这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法律适用规则的新发展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罗马的遗产》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独特的视角,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肯定了该书的四个优点:1.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而细致地为我们展示了罗马遗产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传承过程。2.严谨全面,客观公正的治学精神。3.深情的笔触,优美的文风,流露出当今西方人文学者对罗马文化的复杂感情。4.综合前人基础上的独特创新。  相似文献   

4.
欧盟关于非合同义务法律适用的罗马Ⅱ规则体现了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平衡,管辖权法律选择规则与内容导向法律选择规则的结合,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顾,个案分析或分割制与整体论的结合。但罗马Ⅱ规则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国际私法应有批判的借鉴罗马Ⅱ规则。  相似文献   

5.
本论述古代中国与罗马的侵权行为法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其根源在于两国侵权行为法的指导思想,原则的不同,中国古代侵权法的价值取向是“无讼”,罗马法的价值取向是“正义”,这两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对两国法制观念:形成了深远影响,在二的比较中,相互借鉴是促使自己原有法制生命力更加完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被誉为东西方军事史上的两颗明珠。《战争论》以其"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当"绝对战争"遇到"绝对武器"(核武器),敌我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能力的情况下,人类将面临同归于尽的选择之时,孙子的"全胜"战略追求便成为战争问题上的济世良方。克劳塞维茨的理想战略是"百战百胜",属于军事层面的制胜观;而孙子追求的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是大战略层面的价值观。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哲学上的区别,道胜是《孙子兵法》的哲学,器胜是《战争论》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阿德里安·布里格斯所著的《冲突法(第三版)》详尽地介绍英国冲突法全貌,明晰地展示了依托普通法搭建起来的英国国际私法是如何逐渐转变为一个欧盟法律框架下的国际私法的过程。书中有关学科名称的选择问题仍可进一步拓展,是否存在"欧盟公共政策"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对比不同术语各自的优势并揣测作者意图,明确欧盟统一国际私法运动对学科名称的推动作用。通过辨析公共政策的内涵,明确欧盟存在公共政策且其基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欧洲人权公约》以及四项基本自由原则。而愈发"欧盟化"的英国冲突法,随着脱欧进程的推进将会呈现出普通法的地位即将上升,欧盟法的烙印不会消逝。  相似文献   

8.
陆万荣 《考试周刊》2014,(25):135-136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人文教育的最佳境界是浸润,也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是人文教育的最大特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将人文教育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在的困难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教程中,往往囿于教材设计的思路,不能大胆创新,重教材轻学生,重过程轻效果,没有把学情放在首位,没有深入分析学情,而是凭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主观判断设计教学情节,脱离学生实际。本文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单元第一课《规则的演变》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为学习者设计教学,遵循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特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万义兵 《职教论坛》2020,(3):155-159
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人本主义价值追求。《方案》要求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既要注重“技”的传授,也要注重“德”的养成,将德技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要求职业教育助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高受教育者劳动技术技能,促进就业,消灭贫困人口,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求职业教育促成人的价值的实现,通过提升受教者的职业本领,转变其能力结构,使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让受教育者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变化,从创作理念到表现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殇》和《走向海洋》是两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纪录片从人文化纪录片时期向社会化纪录片时期迈进的20多年来在思想观念和文化追求上的变化与革新。  相似文献   

12.
经典重读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重新阅读经典作品,再次开展对话,以获得新的提升的一种课型。曹勇军老师的《老王》一课,彰显了经典重读课的价值追求: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学生重读经典的引路人,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学生阅读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价值的指向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再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从历史语境上考察,它是语文教材。从其内在品质上探究,有其潜在独特的教化性质、定位、功能与价值。从本质上追问,其终极价值取向是铸人、铸魂,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从历史语境上考察,它是语文教材。从其内在品质上探究,有其潜在独特的教化性质、定位、功能与价值。从本质上追问,其终极价值取向是铸人、铸魂,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5.
废名与沈从文同为“京派”作家,他们的代表作《竹林的故事》与《萧萧》呈现出不同的“美”与“悲”:《竹林的故事》散发出清新自然之韵,《萧萧》则呈现出古朴拙野之美;《竹林的故事》抒写出人生的悲凉感,萧萧之“悲”源于自身的蒙昧无知.  相似文献   

16.
政治意识强是启蒙史学的特色。启蒙主义史学的重点不在学术探讨 ,目的不在于学术创造 ,而是使史学在社会上起良好的政治宣传作用 ,借历史亡灵来阐明自己的某种政治主张。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全书似述史而不述史 ,似理论又不专论 ,乃以罗马盛衰为主线 ,阐述政治制度等政史问题。是书通过一些政治性观点的阐述 ,发挥史学的启蒙作用 ,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罗马盛衰原因论》为解放思想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源泉之一。历史著作不能一味追求学术上的贡献 ,如能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作用 ,体现社会价值 ,那么 ,这样的历史作品不也是不朽的吗 ?难道不该倡扬吗 ?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首先在主题的倾向上不同,一个是晚明黑暗社会的揭示,一个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自我”扭曲的寓言。其次在文化价值与道德观念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金》描写的性专门在技术化倾向上做文章,而《查》在描写性时着眼点放在人生的探索上。再次是文化背景不同,《金》中的性描写,有许多是病态性心理的反映,并非健康的人类应有的性要求;而《查》的性描写,带有一种西方文化的颓废色彩,是一种野性的性放纵,它企图以人性的复归,即两性关系的纯自然性,来挽救西方社会的沉沦,但这种原始野性式的性表现,反而掩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揭露,这正像《金瓶梅》中过多的性描写,也冲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一样。  相似文献   

18.
信念与激情是一个人之可能成为优秀者的首要条件。信念与激情往往比经验和才华对工作效果与个人成长的贡献更大。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处于极低的状态,社会上鄙薄中小学教育工作风气流行,教师队伍很不稳定。而在那时,就已有不少青年教师从崭新的视角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人生理想。他们孜孜探求,既沉稳执着,又空灵超逸。他们既是常务工作的可靠执行者,又是传统观念的勇敢颠覆者。他们挑战着既定的教条框架,常常从繁杂的事务中抬起头来,遥望空濛而高远的前方亲⒁獾搅死砺鄣姆⒄购吞骄啃孕形怨ぷ鞯募壑担ν…  相似文献   

19.
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繁华竞逐,骨子里却日益腐朽。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李汝珍通过一部镜花水月的故事,讽刺世事,寄寓理想。《镜花缘》的劝惩初衷表现在小说中就是追求仁智。作者追求仁智的社会理想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虽然是镜花水月,但却引人追慕怅惘。  相似文献   

20.
《罗马热病》是关于两个上流社会女性斗争的悲哀故事,本文从艾丽达和格丽斯的谈话中揭示两人之间多年的斗争,两人都深深地患有“罗马热病”.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两人悲剧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在父权社会中失去自我,依附于男性.最后文章指出女性觉醒才是摆脱悲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