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游记,有些人往往把它看成是模山范水、移情悦性的艺术小品。事实上,游记虽从古代的山水小品或文人学士借自然以抒情的作品发展而来,可它的表现内容和社会功能却远比前者要丰富和广泛得多游记,作为记录游历见闻的艺术散文,除了对大自然的描写之外,有关物华天宝、古迹园林、乡风民俗、传说故事,乃至建设景象、社会动态、政治沿革等等,都无不可加以记述描绘和给予审美  相似文献   

2.
所谓广,指的是兴趣的广泛,知识的广博和交际的广阔。这些都应是新闻记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新闻记者需要这么“广”,是由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新闻工作的范围包罗万象,广阔无边,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台湾学者郑贞铭在《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际》一书中,论述记者的条件时指出:“由于记者采访范围之广阔,接触事物之复杂,再加以新闻事业本身  相似文献   

3.
调查报告由于是一种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基础上写成的报告型文体,在采写中自然有一些相别于消息、通讯的特殊要求。这些要求,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报道的题材必须是比较重大的,且为大多数受众所关注的。调查报告由于篇幅较长,写作和阅读(收听)都比较费力,因此必须解决好传授效果问题,使读者(听众)乐意接受,使记者的辛勤劳动不至于浪费。而要提高传播效果,首先必须抓好调查报告的选题,即确定调查报告究竟报道什么的问题。要精心选择那些比较重大的、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或者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调查报告的调查采访对象和报道对  相似文献   

4.
传播者所服务的对象是极其复杂的群体,总称为“受众”。受众对传播者的新闻作品有所选择,取舍的标准也各有各的标尺。了解了这一点,传播者为受众服务才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人与人之间有共同性,受众都喜欢那些深入的、情感的、趣味的、形象的、带有悬念的和曲折起伏的新闻作品,为了达到这种心理效应.新闻写作者必然向自己的作品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闻事物具有联系的多重性,同一个结果可以从多方面去寻找原因,同一个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报道。因此,选择最佳报道角度便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经济新闻要做到引人入胜,必须认真选择报道角度,以求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角度”一词,源于摄影,原指拍摄的视点。人们站在不同的方位、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如宋代大诗人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的种类繁多,方式各异。总的来说,采访分国内采访与国外采访、常规采访与热点采访、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战役性采访与突击采访、集体采访与个别采访、显性采访与隐性采访等;具体地说,各类采访中又包含着各种具体采访形式。各类采访有各类采访的规律,各种采访又有各种采访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各种采访的方法和特点,是迅速进入采访“角色”、获得成功的前提。下面只就直接采访、间接采访、隐性采访、战役性采访四类区别较大的采访予以介绍。一、直接采访。这是记者到现场——新闻事实发生地向现场及当事人采访的一种形式。它有别于间接采访,是获取第一手新闻材料的基本形式。直接采访,一般包括现场采访、当事人采访、视觉采访、街头采访和独家采访等五种。  相似文献   

7.
散文式通讯,或者说用散文笔法写的通讯,是近几年新闻改革中颇为引入瞩目,且实践成果较丰厚的一个新闻品种。穆青同志是散文式通讯的积极倡导者和富有成效的实践者。1982年1月17日他在同新华社四川分社负责人谈话中提出:“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应规格化,不应当为新闻报道设置清规戒律。”(西方)“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向散文的方向,向不那么规格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  相似文献   

8.
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写好人的活动是重要一环。一些经济新闻枯燥乏味,一个重要原因是只见经济过程、措施和结果而不见人的活动。例如:有则名为《××厂革新挖潜降低消耗》的消息,介绍了该厂为何要革新挖潜的原因,介绍了厂里实行革新挖潜所采取的措施,也介绍了革新挖潜后的效果,但都是笼统概括式交代,缺乏具体形象的人物活动——如某个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如何用实际行动革新挖潜的。这样的经济新闻,很难引起受众的接受兴趣。  相似文献   

9.
要把经济新闻写得引人入胜,需要从报道题材、报道形式、写作方法、语言与文风等多方面着手,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报道题材的选择与确定。报道题材亦被称为新闻题材,指新闻报道所表现的对象或采写的内容。确定报道题材,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前提与开端。经济新闻所具有的政策性、业务性、保密性强的特点,对于其报道题材的选择多少会带来一些影响,加之过去我们理解上的片面性,把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三、结构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散文作家们谈散文,都说“散文忌散”,又说“散文贵散”。这看来相互矛盾的说法,概括出了散文结构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指运笔如风,不拘旧章成法,尤贵清新活泼,平易近人。作者似乎为平日生活和寻常见闻所触动,信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思想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一支饱蘸感情的笔,时而勾  相似文献   

11.
三、除目击的事实外,要注明消息来源。写明消息来源是用事实说话的一条经验。有些不言而喻的事实,如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不注明材料来源读者也不会生疑,自然无须写明消息来源。记者目击的事实,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记者在现场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当然也不必句句都加上“记者看到”等字样。但对那些阐明事件的原因、预示事件发展趋势、揭示事实之间内幕联系的材料,一般要注明消息来源。特别是内幕新闻,不写明消息来源,无法使读者相信,甚至还会以为这是记者瞎猜的。  相似文献   

12.
综合新闻写作上记录的痕迹,要比动态消息少得多。新闻记者采写综合新闻,是一种更明显的创造性劳动。他要对复杂的生活现象进行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观察,要对浩瀚的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综合,要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又要按照消息写作的要求,正确衡量来源众多、情节复杂的有关事实的轻重分量、主从位置、因果关系,考虑布局,选定导语,然后按照事实的种种关系,安排妥贴,下笔成文,把  相似文献   

13.
著名记者的名字往往是同他的成名这作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名作品的名记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不是吗?人们谈起斯诺,就想起《西行漫记》;淡起范长江,就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谈起魏巍,就想起《谁是最可爱的人》;谈起穆青,就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当记者要立志成才,就得尽力探求自己的成名之作。换句话说,就是要出精品。自八十年代以来,新闻界评选优秀作品的活动普遍开展,更加鼓  相似文献   

14.
置于案头的,是董祥起同志(笔名:筱青)厚厚的一摞杂文随笔稿,大部分见诸全国各报刊。作为第一读者,捧读这些作品,不觉有几分沉甸甸的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作品全是有感而发,都不是无病呻吟的应酬之作。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写儿童诗的,不是研究儿童诗的,儿童诗的理论和作法,我都不懂。好在大家也只是要写儿童诗,我就大胆地来“自说自话”,说几句自己写儿童诗的点滴体会,供参考。错了,请批评。一什么是儿童诗?一句话,儿童诗是诗,是专门为儿童写的诗。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他在采集新闻时,必然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联系。而要获得别人的信任,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在心理结构上,首先的要求就是诚。诚者,诚实、真诚、诚心诚意之谓也。《礼·乐记》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后汉书·马援传》中说:“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就是说,对朋友要洞开心扉,说心里话,不遮遮掩掩,不口是心非。这样,别人才会对你说心里话。有了心的相通,有了信任感,才能实现真实信息的双向交流。三国时顾幼与庞士元初次见面时,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概念,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等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学所要集中研究的是其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亦即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三节广征博引任何文章都免不了要“引经据典”。专栏评论也不例外。而且,正像我们在第三章讲过的,评论文章的要素之一是“论据充分”。因此,广征博引也就成了评论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广征博引,就是说引用是没有范围限制的,文(学)史(历史)哲(学)经(济),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经典著作,风俗民情,中外古今,家长里短,皆可引用,皆可入文。其原则是“为我所用”,能为自己文章中要说明的观点、问题服务。这里我们再以《拜金主义要不得》为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电脑动画技术中的动力学动画技术也就是基于物理模型的动画技术,是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它已在图形学中成为一种具有潜在优势的三维造型和运动模拟技术。尽管该技术比传统动画技术的计算复杂度要高得多,但它能逼真地模拟各种自然物理现象,这是基于几何的传统动画生成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动画技术要求预先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几何位置、方向和形状,其运动则往往通过前面第一节中所介绍的参数关键帧技术来完成。因而,欲模拟一个逼真的自然运动需要动画设计者细致、耐心的调整,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是干什么的呢?我们也在从事翻译工作,把日常生活中读者想知道想了解但又不一定弄得清楚搞得明白的事情,通过我们的深入采访,"翻译"成他们看得清楚搞得明白的各种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