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的青春哲学以中国传统思想与进化论相结合,论证青年发扬生命力再造中国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尊孔复古思潮的批判与对民彝的崇尚确立了实现青春中华之再造的途径。纵观李大钊思想的发展,可以认为,青春哲学是李大钊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李大钊一直关注青年问题,他以极大的热情唤起青年的觉醒,鼓励青年要投身社会,树立政治理想,以劳工为师,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改变社会的有生力量。李大钊还为青年争取权利,关注青年的身心健康,较早提出了青年全面发展的主张。李大钊的青年观对于当今青年的健康成长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以甲午战争为界将近代中国外交划分为"夜郎自大时期"和"痛心疾首时期"。这种认识源自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随着认识的深化提升为一种爱国救国的理论。李大钊的甲午观表现在现实层面,就是痛恨日本政府对华的欺凌,参与抗议日本政府的活动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开始学习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代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站在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角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提出了以"再造中国"观、"自觉中国"观和"复兴中国"观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中华"思想。他的"青春中华"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于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初步基础和开辟复兴中国革命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时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观念,总结学革命的得失,展望新学的情景,介绍西方学的进步观念,倡导平民主义学,为中国现代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得到发展开辟了道路。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学的开创。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的民族观是他在努力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提出的建立民族之精神、统一民族之思想,反对外来强权、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民族平等联合的民主主义之国家等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对唤醒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团结、共建新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李大钊《青春》一文中引用的外国人物"拉凯尔"及其名言的出处进行了考释,第一次弄清了李大钊文中所提到的"拉凯尔"即是德国文学史上与歌德齐名的著名文学家、诗人Friedrich Rückert,李大钊引用的拉凯尔的名言出自拉氏1833年用德文创作的《记忆》(Erinnerung)一诗中。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的集体主义观念出现在中国由积贫积弱走向民族救亡的重要历史阶段,他的"协力互助的精神""拥护共同利益的勇气""舍弃自己的牺牲心"等思想观念代表着中国群体主义开始向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转变,这些集体主义观的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春哲学是李大钊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对道家宇宙观、齐物观、人生观的吸收、批判与创造性转化,李大钊完成了对"青春"的体系化阐释,构建了其独具特色的青春哲学。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多元化特征,广采博纳中西文化资源,故而在借鉴道家思想的同时能够做到扬弃与超越,他运用道家学说论证了进化论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倡导进步的世界观和上升的历史观;他推崇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补正了道家无为思想的不足;他摒弃了道家追求去累除忧、避世逍遥的消极态度,将青春哲学落实于青春中华之创造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儒学观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同为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北李南陈"的儒学观呈现出"破与立""扬与弃"的思想倾向,而其儒学观之差异,则与自身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学养积淀等因素密切相关。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儒学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11.
围绕"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的思想内核,对李大钊具有社会性特征的新闻观进行了阐释,指出社会性是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必备特征、"好史料"是社会进化托付于新闻的一种价值、社会责任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必要担当、全社会是新闻应反映和关注的视野范围;同时,对李大钊此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特征"活的""新的""写真"进行了解读。继承李大钊的新闻观,当代媒体人要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要密切关切社会;要肩负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快速及时地进行新闻报道;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上李大钊和胡适对自由问题均提出见解,且影响巨大。通过比较发现,二人都主张中西结合、思想自由、调和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重视立法,但其中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方式方法以及产生的影响又不尽相同。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二人自由观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与民主法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的早期民主政治观是在西方民主政治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而形成的体系。李大钊认为: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良宪;民主政治的精神是惟民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是平民政治;民主政治的培养在于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黄清迎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2):48-52,73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经历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斗争是他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形成的缘由。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广大工人群众的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我党的思想、方法,是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三大特色。了解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及其特色,对于当前广大民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春中华”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的社会理想,他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其实现的可能:在理论维度,宇宙青春无限的规律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理论支持;在历史维度,德国等国的再生是“青春中华”实现的榜样参考;在现实维度,广大中国青年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现实力量。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让李大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向。李大钊对“青春中华”的追求启示广大青年要发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事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大钊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契机,通过对苏俄革命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论证,阐述了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他从唯物史观立场出发,肯定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之必然.他突出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动因,强调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在于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基础,创造一个资源共享、和谐共处的平等社会.剖析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脉络,探究其逻辑演进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研究革命先驱的思想初心和历史使命,继承革命先驱的思想和精神,从而为推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增添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关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阐述,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新道路的探索与思考。他在比较中正确地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必然带有自己的特点。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目标的坚定信念,有助于他正确解释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而对中国革命面临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使中国革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自民国初年东西文化论战后,关于东西方文明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一战爆发后,欧洲文明在战争中遭受较大冲击,使当时国人对东西方文明产生新的思考。在此背景下,李大钊考察东西方的地理、历史、文化、思想等领域,同时运用人类学与民族学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形成较为独特的东西文明观。受此文明观影响,李大钊驳斥日本人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新亚细亚主义”,还将“调和主义”哲学思想运用其中,并积极倡导“第三文明”,即俄国十月革命后所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李大钊的东西文明观为其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对其民族观与种族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围绕李大钊的读书学习观展开了持续不辍的学术探讨,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绩,但也客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学界需从开拓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等方面入手,推动李大钊读书学习观研究继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