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芳 《海外英语》2022,(21):46-47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宣传推广广西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名茶六堡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通过作者自身翻译实践,研究六堡茶外宣英译,分析广西特色文化外宣英译策略,总结其翻译方法,以期促进六堡茶外宣英译质量,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广西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英翻译由于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翻译时往往没有借鉴,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现状又迫切需要发展相关的外宣翻译以提高时外宣传质量。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此翻译提供了新视角,探讨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翻译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顺应策略,并指出,译者在该策略指导下,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归化、异化、直译、意译、零翻译、音译等方法所形成的译文都是主观、相对性判断程度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若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忽视外宣翻译,则会阻碍中华文化"走出去"。本文通过归纳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分析其外宣翻译困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及活态传承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跨文化语境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及对外传播十分必要,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视角进行了阐述,以具体实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科学运用新媒体平台,强化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构建非遗外宣翻译标准,为对外传播提供有力遵循;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创新非遗外宣翻译策略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25):17-18
本文通过调研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现状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从微观上剖析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提出改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有效措施与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外宣翻译的研究与实践,突破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研究瓶颈,探求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凡之路,力争为我省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的外宣英译策略的选择对构建地区国际形象至关重要。文章认为新疆外宣采用异化策略翻译是国际形势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及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具体可采用:音译、音译加注、直译、直译加注的翻译手法。新形势下异化策略的运用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改善新疆地区国际宣传局面。  相似文献   

7.
周莉 《英语广场》2020,(30):20-22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文旅融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文旅融合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张家界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外宣翻译,可以提升张家界国际化水平,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分析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探究如何实现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有效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7,(5):44-47
戏曲在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商洛花鼓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外传播中离不开翻译的支撑。从关联理论翻译视角出发,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探讨该剧中方言、俗语等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为地方戏及其他形式的方言、俗语等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外宣翻译在传扬中国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进宋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以福建博物院的黄昇墓出土服饰为例,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研究服饰文物名称翻译问题,优化博物馆外宣翻译,促进南宋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外宣途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至关重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要想取得成功,真正“走出去”,除了保证翻译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它们构建一条国内国外相结合的立体化外宣途径。尤其是结合时代潮流、关注传媒方式变革,注重运用新媒体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  相似文献   

11.
汪小祥 《考试周刊》2011,(62):39-42
外宣翻译对常州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合格的外宣译文应该在形式上符合目的语语法.内容上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在翻译常州外宣材料时.首先要认真理解原文的内容.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采取直译、意译及拼音加注等多种翻译方法;在进行译文表达时,必须符合目的语的词法、句法及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外宣翻译是广西非遗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文以广西三江县侗族木构建筑公示语英译现状为例,分析当地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及海外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种类多样。本文在对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希望政府部门引导参与、当地高校重视培养翻译人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语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议,其目的在于呼吁邢台各界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加强地方优秀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可以对宿州本土文化遗产进行推广,有助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文章立足于文化传承视角,根据《宿州民间文学》的文本特点,探讨民间文学文本翻译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宿州民间文学的对外宣传水平,加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从而增强宿州市优秀文化外宣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有助于推动商洛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影,它为读者起着广告与导视的作用,其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英译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持源语文化与地方特色,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应采取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应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汪春秀 《考试周刊》2013,(35):25-26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品类繁多,几乎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涉及的各项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进程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河南更好地走向世界,对外宣传翻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大力促进高校外宣翻译专业课程师资培养和教材改革的角度,探讨推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进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对其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也有助于对其进一步挖掘与完善,以及促进文化的对外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独特性,在外宣中如何进行汉英翻译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其汉英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功能语境视角下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理论,探讨其汉英翻译,可以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外宣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各地纷纷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挽救、保护和开发工作。山东省是一个文化大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非遗外宣翻译方面的研究工作却还有很大的差距。鉴于目前山东省在非遗外宣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山东非遗外宣翻译的发展途径,以让山东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就变得非常有战略意义。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强山东省的文化软实力,而且也为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作出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无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日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话题,邢台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不同层次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外宣翻译现状并不理想。本文探讨与非物质文化相关的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宣翻译是一种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结合中国时政术语的特点,为更好地保留中国文化特色,使用中国英语翻译中国时政术语。在翻译方法上,对缩略词、解释性词、新名词、成语四字格与带有政治色彩的古诗词灵活采用释译、直译加注释、借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