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倩 《海外英语》2022,(8):207-210
本·方登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摆脱战争小说传统的宏大叙事,将故事设置在以比利·林恩为代表的伊战士兵在因意外被媒体拍摄到而成为战争英雄,回国进行短暂的“胜利归来”的背景下,从另一角度刻画了全新的战争英雄士兵形象。比利作为士兵对自身价值的否定,与政客、石油公司老板、投资商人、啦啦队员、保安、家人、同伴等多种身份在利益、情感、阶级上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士兵面临的身份认同缺失、精神迷茫、狂躁、暴力倾向、情感孤独冷漠、被亲情与爱情抛弃等多方面的身份危机。比利对伊战以及士兵身份正义性的怀疑,民众把B班士兵当作商品进行消费的心理,以及大众媒体下英雄的产生过程,大资本家诺曼以及石油公司老板等对B班的利用与剥削都揭示了士兵身份危机的多重原因,包括个体缺乏精神信仰被身份裹挟,消费时代下民众的冷漠心理及媒体的娱乐化导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导致的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士兵的身份危机并不仅仅是个人危机,更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美国社会虚伪、异化、阶级撕裂的扭曲现状。  相似文献   

2.
丽娜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从报纸上看到,参战的士兵因思念亲人倍感孤单,便决定以亲人的身份给他们写信。收信人是“每一位参战的士兵”,落款一律是“最爱你们的人”。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     
双手沾满我儿子的鲜血,你还敢跟我握手?——在2009年年底举行的纪念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英军士兵仪式后的招待会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主动去和一位阵亡士兵的父亲握手,却遭到了拒绝。  相似文献   

4.
了解社会运动要观察社会心理,赢得民心就赢得胜利。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力量及其心理进行了辩证分析。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卷入战争的人的心理,诸如民众心理、统帅心理、中层干部心理、士兵心理等,国共两党的战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士兵。要战胜对手,首先要求战胜自己,知己胜于知彼,胜败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建立毛泽东思想的社会心理学,必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西格弗雷德·萨松(Siegfried Sassoo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记录了普通士兵和他们眼中的那个年代。这些诗歌既有对战争的讴歌,也有对安定平和的后方的思念;既充斥着恐怖、血腥的描绘,也闪烁着对和平的憧憬。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简单地抒发对战争的痛恨之情,而是一步一步深入挖掘这愚蠢的战争是因何被拖延,而年轻的士兵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幻灭的。  相似文献   

6.
周纯 《现代企业教育》2012,(21):202-203
《诗经》中的战争诗作一方面描绘了先秦时期分化动荡、斗争激烈的社会面貌,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令人震撼的士兵形象,这些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当时连绵不绝的战火中广大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士兵突击》是近段热播的的军事题材剧作,与同类题材的剧作《历史的天空》、《亮剑》和《狼毒花》相比,是在顾及观众的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优秀之作。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简要分析《士兵突击》对同类题材剧作中的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8.
《英语自学》2009,(1):3-4
由于美国近几年内连续卷入两场战事,战争给军婚带来了压力,美国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士兵的离婚率迅速上升。美联社获得的数据显示,2008财年(截至9月30日)现役美军中大约有10200人离婚,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离婚案件也高达3077例。  相似文献   

9.
石头做汤     
《家教世界》2012,(11):9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  相似文献   

10.
三个士兵     
战争爆发了,我们追击勇猛的阿富汗人,啊。弟兄们!我们把该诅咒的回教徒赶得落荒而逃。我们开进了喀布尔,我们攻下了巴拉伊萨,我们教他们尊重英国士兵。——军营歌谣  相似文献   

11.
自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欧洲媒体不断披露曾在海湾和科索沃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欧盟国家士兵中,一些人患有一种表现为头疼脱发、精神恍惚、失眠烦躁的怪病,甚至有许多维和士兵患了癌症而被夺去了性命,医学界把这种病症称之为“巴尔干综合征”。欧洲舆论指出,这是北约在海湾和科索沃投放贫铀弹导致的恶果。  相似文献   

12.
张婷 《大学生》2012,(7):34-36
‘1969年,面对越南战争中58000名美军士兵阵亡,美国被迫从越南战场撤军。历史惊人相似,2011年美国开始从伊拉克战场撤兵。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死亡人数达4478人。而中东从2011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局势突变,利比亚之后,美国又开始把矛头指向其他国家。不断地卷入侵略战争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想象中的好处或是利益,相反,美军士兵庞大的伤亡和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令美国民众对政府大失所望。在经济和人民感情渐渐不堪重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前,一位年老的女作家给我讲起过她的初恋。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年代,她是八路军中一名14岁的小战士。她暗恋着一个大她几岁的士兵,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一个村子里。一天,那士兵被派去前线,她和战友们去送。她知道他很有可能一去不回,却没有勇气说出她心中汹涌的爱和巨大的悲伤,她毕竟不是卡门。她和卡们完全不同,她的暗恋是一种隐忍的激情。她甚至从没有单独和那个士兵在一起过。  相似文献   

14.
那天下午,村里来了三个士兵,把羊群和鸡群惊吓得四散开去。他们来到棕榈树下的酒吧,要了一瓢棕榈酒,便于嗡嗡乱飞的苍蝇中喝起酒来。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6.
以<集结号>、<士兵突击>为代表的影视剧代表了当前军旅影视作品的新走向.将这一走向与建国以来军旅影视作品的前两次热潮和国外优秀军旅影视作品"集结"起来对比,我们会发现既有较大的创新之处,又距经典作品有一定的差距.要真正实现国产军旅影视剧的成功"突击",不仅要完成其再现历史、塑造英雄的叙事职能,也要更加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使战争成为观察人类心灵世界的一面透镜.  相似文献   

17.
战争机器人     
史军 《中学科技》2014,(12):22-22
机器人士兵不仅能够独立执行任务,还具有超越人类的耐力,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机器侦察兵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高智能的机器侦察兵。它会使用各种枪械,且射击准确度高。此外,它投弹的距离更是能达到普通士兵A92倍以上。为了方便隐匿与侦察,它的身高可在0.6~2米内自由伸缩。  相似文献   

18.
《西线无战事》的战争叙事与叙事视角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线无战事》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著,它以普通士兵的叙事视角颠覆了非正义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它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展示了极限状态下生命被扭曲时所体现出的虚无。这一叙事典范深刻地揭示了侵略战争给人所带来的毁灭感。  相似文献   

19.
越战老兵蒂姆·奥布莱恩在其小说集《士兵的重负》中延续了创伤的主题,形象地再现了越战老兵的战争创伤。虽然越战已经远去,但奥布莱恩一直在以不同方式书写着越战创伤。通过不断重写创伤之源、描写回国老兵的苦楚以及想象性写作,奥布莱恩实现了讲故事的疗伤效果,并试图通过写作走出战争创伤的阴影。  相似文献   

20.
邓杰 《考试周刊》2012,(62):24-25
小说《士兵之家》描述了一个普通士兵克莱勃斯从战争中回到家乡后遇到了种种不适,无法再继续重新回到战争之前的平静生活的故事。小说具有海明威作品的一贯风格——极为简练的文风,极少有华丽的辞藻和渲染。整篇文章的内容极为简练,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克莱勃斯回到家乡后因为周围人群的冷落而产生的失落孤寂感和他对战争生活的回忆甚至是一丝留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