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贤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玉林市具有丰富的地方乡贤文化资源,而乡贤文化又具有垂范乡里、温暖桑梓、践行核心价值、涵养文明乡风等德育价值。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构建本地乡贤德育教育资源库、开发乡贤文化为内容的德育课程、营造彰显乡贤精神的生活环境和开展弘扬乡贤精神的实践活动等途径,能有效将乡贤文化融入到中学德育教育中,使广大学生在乡贤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确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路径,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取得实效,彰显地域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是一所新兴的城区小学。学校以“快乐教育”为办学愿境,秉承“天天向上,乐在其中”的办学理念,实施“三四五”快乐教育模式:即确立“有形有品,高能博识,多才多艺”的三大育人目标;培育“课程启智,课辅培趣,武术强身,书法修性”四大特色项目;实施“以独特的‘乐文化’创品牌,以多元的‘乐雅德育’铸品行,以个性的‘乐活课堂’提品质,以多彩的‘乐彩生活’促品味,以幸福的‘乐业教师’保品优”等五大工程。我们开展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在与学校办学理念高度融合下,正以“天天向上”的姿态前进在追求快乐、传递快乐、播种快乐的“乐雅德育”路上,并“闪亮”起来。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结合习惯教育文化及习惯育人体系,开展了“哈比特文化视域下‘城市传媒’实践创新中心的建构”研究,立足核心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和课程建设,关注信息时代育人方式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是"四个自信",把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由于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确,从而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通过构建"三维坐标系里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逻辑框架图",来说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与3个影响因素:"‘课程思政’教育评估状况""‘四个自信’融入专业课程度"和学生参与度之间呈现的正比关系。据此,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分为4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从而认为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最好的教育评估就是教育实验,它是检验一项教育活动是否达成其目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构建“低碳”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应掌握三把金钥匙:落实教师指导,让‘低碳课堂’扎实而有效;挖掘教学资源,让‘低碳课堂’开源而高效;“改革评价方式,让‘低碳课堂’简约而实效”.  相似文献   

7.
创新推进足球运动,既可以保持学校的足球特色,又可以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达成足球育人的目的,与当下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学校通过设计并实践“知‘足’常乐:推进学校足球运动的研究”课题,创编课程,让学生了解较为系统的足球文化,以文化来激发学生的足球动力;加强课程融合,让学生感受足球知识无处不在,丰盈学生的足球认识;提升技能训练,让训练更加科学;开展足球评价,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深化足球育人,通过足球活动和文化熏陶,让学生成为有团结协作、拼搏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8.
以学校的"方圆文化"核心理念为出发点,围绕育人目标,从学科融合、"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特色社团活动三个维度,开发出具有方圆特色的农村学校山楂树校本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丰富绿色课程育人的途径,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我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学校,学校地处长江之畔,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东线起点就在长山。为此,学校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地域丰富的育人资源,把“长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围绕这一主题,学校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建设长江微缩景观、长江文化壁、长江文化走廊,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长江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国家级少先队课题“‘四好少年’成长路径和载体的研究”的工作。依托“长江文化研究院”和“长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积极开展“弘扬长江文化,创建渡江中队,争做长江少年”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把学校建成以“弘扬长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为品牌的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0.
刘利 《四川教育》2020,(4):22-22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参与·体验·感悟·成长”为主题,以活动体验为核心,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一、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我们制定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  相似文献   

11.
<正>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中学党支部以打造“模范党支部”为契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竞秀”文化为依托,建立“四力三链一体”联动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党支部书记韩茜茜说:“‘四力三链一体’联动机制,即:抓牢领导力、向心力、竞争力、影响力四个着力点,融合主体、资源、矩阵三条育人链,构建校内外党团队联动协同体,助推党团队一体化发展,为‘双减’赋能,为‘竞秀’提质。”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自2014年成功创建常州市成语文化课程基地以来,围绕育人目标,以"立足成语,传承经典,滋养生长,奠基人生"为发展思路,依托原有成语文化研究项目着力成语文化课程建设,确立了"成语文化:滋养生命成长"课程理念。学校从"传承经典与课程创生"的视角,在开发中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先后编写了三套成语文化校本教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厚成语文化研究课型,多次面向省、市进行成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展示;在研究中不断推进成语文化深入发展,"‘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研究"课题申报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在成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不断丰富校园生活,成语润泽童心,经典滋养童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校挖掘乡土资源,突出劳动育人的功能,进行了“熔铸‘亚夫’精神的‘田耕’育人行动”项目研究,实施“田耕”育人场域建设、“田耕”育人课程构建、“田耕”育人实践体悟三大行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促创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是凝聚了数学知识、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育人价值。数学文化以理为本,筑牢理想信念;以德育人,塑造高尚品格;以史为基,增强文化自信;以美化人,提高人文素养。将数学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育人内容,增强育人实效,打通学科育人壁垒。实现数学文化育人价值,要从谋划顶层设计、挖掘文化内涵、坚持课程思政和开展实践活动入手。  相似文献   

15.
吴锋  程丽芬 《湖北教育》2022,(10):16-18+4
<正>“‘课后服务课程化’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以‘课后服务’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为目标、以‘课程再造’为策略、以‘激发兴趣、发现特长、作业优先、活跃身心’为原则创新设计的一种将课后服务纳入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的课后服务形态。‘课后服务课程化’不仅丰富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生活,而且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的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16.
菏泽乡贤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不仅在维系乡村社会秩序和民众教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也有重要价值。可通过乡贤文化进入思政课堂、邀请乡贤走进校园、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组织开展弘扬乡贤文化的实践活动等途径,实现乡贤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培智学校缺乏全学段劳动全面育人体系、《劳动技能》课偏技能训练以及智力残疾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立足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劳动育人实践,提出“以‘生涯自立’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思路,构建了指向“生涯自立”的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培智学校育人质量,提高了智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校书法教育要从“在墨香气息中以文化人”“在实践活动中铸魂育人”“在课程实施中立德树人”三个层面着手,打造“以书育人”情境,提升学生书写技能,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品格,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正>“停课不停育”,在“隔空”状态下也要实现学校课程的五育融合。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围绕活动课程,设计“‘疫’起守‘沪’,共守幸福园”红色队课堂,结合在线教学思考少先队工作如何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平台在综合安排、内容设计和育人方式上统筹兼顾,实现线上育人效果的最优化,画出五育并举的最大同心圆,着力解决红色队课堂讲什么和如何实践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