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一部反思和拷问美国历史的代表作,它集中反映了1855-1873年美国奴隶制时期,以及南方重建时期的历史问题,为非裔美国人和所有美国人重新"记忆"那段历史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体现了莫里森浓郁的历史意识.虽然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然而却是一个从黑人主体视角审视下的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重构的作品.小说从黑人主体视角出发,匡正了被白人主流文化扭曲的历史描述和黑人形象,为重塑黑人民族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旨在研究作者从黑人主体视域出发对历史文本进行的文学重构.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子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于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人女性长期遭受双重压迫——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聚焦黑人历史和黑人女性,成功地书写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莫里森的创作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运用非洲主体身份言说和他者身份言说两种方式,揭示了美国黑人揭示出美国黑人安身立命于性别、阶级、种族三重世界的复杂处境,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重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本文将结合女性叙述学与鬼怪批评理论,以考察研究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本话语与黑人历史文化的关系为基础,具体探讨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对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处境的揭示与启迪。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建构黑人文化身份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创作的一大主题。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莫里森创作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论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说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思潮与黑人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黑人文学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当代美国文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论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说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思潮与黑人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黑人文学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当代美国文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借用著名心理学家E.H.埃里克松、卡伦.荷妮等人的理论,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对莫里森的《爵士乐》女主人公维奥莉特的思想行为进行精神分析,探讨人物的悲剧根源及作品的主题意蕴,揭示作家的创作动机。维奥莉特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示了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新一代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该人物形象凸显了莫里森女性主义叙事中所浸含的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休戚相关。托妮·莫里森作为当代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除了立足于非洲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养分,还紧抓时代脉搏,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写作理念都紧随西方文学运动方向。在西方女性运动和黑人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其作品打上了时代烙印。在小说《天堂》中,莫里森将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纳入了叙事中心,通过黑人女性的声音和经历记录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和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论非洲文化传统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民族性,不断挖掘非洲优秀文化传统.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洋溢着神秘的非洲文化色彩.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祖先所罗门及其曾孙"奶人"的飞翔,再现并重新演绎了非洲飞人传说;布鲁斯、灵歌和黑人民谣在小说中交相辉映,诠释了非洲传统音乐对黑人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非洲祖先崇拜传统则在女主人公与其父亲灵魂的交流中得以体现.通过对非洲飞人传说、音乐传统和祖先灵魂崇拜等黑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莫里森阐明了继承非洲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为苦苦探求民主、自由的黑人种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自始至终无不表现了非洲文化遗产对于黑人民族,尤其是生活在白人主流文化包围中的黑人族群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从理查德.赖特到托妮.莫里森,许多黑人作家都援用《圣经》中的典故来隐喻美国黑人的地位和身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关系。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阐释《所罗门之歌》与《圣经》在人物上的文化互文性,旨在凸显莫里森的互文策略——戏仿中颠覆,颠覆中重构,展现黑人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梓 《文教资料》2013,(36):23-24
就莫里森而言,她创作小说,完全是在证明自己的存在.她不仅要表达尚未表述过的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而且要发出未曾言说过的声音.在《宠儿》中,她大胆地借用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充分汲取了黑人民间文学艺术的营养,有力地整合了欧美主流文化传统与处于边缘文化地位的美国黑人文化传统,凸显了黑人对世界的领悟和表达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有力地过渡到了后现代小说创作情境之中,成了表达后现代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5.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于1993年获诺贝尔学奖。莫里森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诗意为特征的五部小说,展现了黑人在美国社会三百余年的历史,揭示出蓄奴制度和种族歧视对黑人的精神伤害,从人物价值观的扭曲而造成的自我扭曲这一深层次上揭露种族歧视的罪恶,并使读从黑人妇女的经历与视角对这一现实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在作品人物和环境的命名、结构的组织、内容的取舍等方面,莫里森善于运用隐喻来解构白人价值观,重构黑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示了黑人在过去和现在所遭受的奴役、歧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叙述风格,使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形成声势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的力作《宠儿》是一部极具叙述特色的长篇小说。通过采用主要由倒叙构成的时间倒错和重复型叙事频率叙述故事,莫里森独具匠心地挖掘了那一段因白人话语霸权的压制而不为人知的历史,有力地揭示了罪恶的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及其后代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引导了人们关注仍处于边缘地带的非裔美国人。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183;德拉布尔的《红王妃》通过历史取材,“重述”边缘话语。她挖掘处于边缘地位的历史人物被掩埋的话语,展示众多受压迫女性的心灵史,揭示女性受男权社会支配的历史生存本质。她以边缘话语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在颠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解构了“大历史”的客观性,同时把作为“他者”的女性从历史舞台的边缘推向中心,体现了她消解旧历史主义中心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爱》是2003年托妮·莫里森的又一杰出之作,为我们理解莫里森在非裔美国文学中起到的承上启下作用提供了更多有力依据,也为莫里森的研究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在当今社会,美国奴隶制虽早已废除但种族歧视仍然存在,研究黑人作家莫里森和她的黑人小说便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伦理学的三个共时维度:道德伦理,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在比尔.库什身上的体现,总结出比尔.库什在黑人社区的历史反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心中对美好自由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20.
黑人美学是一种黑人文学与艺术的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它以“黑人性”作为黑人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创造黑人文化精神的基本象征。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其对于黑人人性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并籍此推动黑人美学的发展。文章论述了话语霸权与黑色性的内化为特征的莫里森式的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