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提出并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推广实践,为“2 1”人才培养体系的“2”阶段教学设计提供了保证,另外,“双导师制”的纳入又为“1”阶段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详细说明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双导师制,”提出一种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 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体系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特定专业为例详细说明了体系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提出并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推广实践.为“2+1”人才培养体系的“2”阶段教学设计提供了保证.另外.“双导师制”的纳入又为“1”阶段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详细说明就业导向的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双导师制”,提出一种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体系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特定专业为例详细说明了体系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几年来,我院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主的一批专业,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构建依据基本框架及组织运行等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改革中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进一步完善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 "2+1"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适应性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和“双导师制”为基础。前者依据岗位确定课程目标,提高了内聚性,减小了耦合性,满足了学生就业及生涯发展的需要。后者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学结合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为例,采用一分析、双调研、多反馈的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2+1+2+1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为主导,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突出了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产物,是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本科院校.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探讨.在已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应用等方面,打破了独立学院传统的"7+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如何构建独立学院"1+2+X"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创新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行业发展及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学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校行企三方共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有利于彰显专业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宁波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体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学校的定位及学科特点,课程结构体系以及所采取的培养方式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运行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否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等三个角度,分析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机电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主导,建立教学项目库,开发项目课程.教学项目不能等同于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是零碎、无边界的工作任务,而教学项目是在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景因素,通过转化、开发来获得的系统、有边界的工作任务,能够普通使用和广泛可迁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各自独立和实践教学地位弱化的问题,提出了以实践+为核心的理工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梳理了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剖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与理论各自独立现状的原因,提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和理论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提出了“1+2”动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何通过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培养计算机专业多方向、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该模式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四方互赢前景。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室的"岗位超市"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引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工作室为载体,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通过构建自主、开放的工作岗位和学习环境,促进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提升校内生产/仿真性实训设施、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厂中校"式的校外合作基地和延伸"校中厂"校企合作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专业+设施+岗位"的高职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专业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的需求,自2002年以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旅游英语专业建设中,重点开展了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1+2+X"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传统实践课程的缺陷,提出工学结合开发中职药剂专业实践课程的措施,简述了开发工学结合实践课程的行动研究,指出今后实践课程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校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深化教学改革,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艺、营养、养殖”并重“一条龙式”饲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校企联合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途径,探索并实践了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收到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构建了与生物技术岗位对接的"2+2+1+1"、立体式、工学交替"、四循环"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各个层面开展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同时,构建了"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即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实践的成效显著,培养出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