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佛日:众生平等.法国思想家施韦兹说:"人,应当敬畏生命,崇拜生命,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他所说的教育之"育"是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而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学语文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活动、生命提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生物学足一门研究生命奥秘的科学,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却存在"教教材、教答案、教解胚"的现象,偏离了学生学习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的生命不断成长,使人"成人".然而目前的教育使人成为"器"或者"工具",使人背离了"人的生命成长轨迹."阳光体育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志."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苑中的一朵奇葩,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沉的生命意识,在字里行间召唤着人性的真、善、美,每一个中国人都无不是从小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长大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让我们的教育洋溢着生命的温暖,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注意!注意!"生命课堂"开课啦!对小·学生来说."生命"这个主题的确是太大了.因为我们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来到世上十二三年嘛.要求我们有什么深刻到位的感悟的确是有点"强人所难".在"教材单元作文训练"的"生命课堂".我们不希望大家  相似文献   

10.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说过:"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体育运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体育教育也应最大限度地依靠人的本能.然而几十年来的学校体育教学受到"军事化体育"的影响,远离了生命自然.与此同时,体育教学面临的现实环境和理论也限制了共回归自然的各种尝试,课改举步为艰.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感悟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确,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但真理告诉我们:生命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命(life),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每天都想想这是你最后的一天,尽情去体验与发现吧!不期而遇的明天,将会带给你更多的喜悦与欢乐." 生活与生命是人的一体两面.生活,是指生命存在、活着.生活是人类的,也是大自然的异类生命的.  相似文献   

13.
范晓峰 《教育》2022,(2):9-11
于漪老师在新世纪提出了"德智融合"的教育思想,明确指出:"教师肩负的千钧重担须聚焦在对学生滴灌生命之魂.德行和智性是生命之魂.教其德行,懂得做人道理、报效国家之理;教其智性,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生存、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人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洁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3):122-122
一、人自身的统一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天地乃为一体,人这一主体生命与客体生命是一脉相通的,本质上是一体的.可以说只有人类完成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自身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正>"慢教育"是指"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张文质先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教育",可见,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道理."慢教育"就是要求回归简单,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6.
"阴阳刚柔"、"万物化生"借阴阳的生态转换与生命的生成节律来说明宇宙的发生及万物的起源,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和生存智慧."阴阳刚柔"、"万物化生"不仅是艺术生成及诗意性存在的内在依据,而且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产生的动因.它确立了中国艺术以体现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价值基础和以表现生命的诗意,弘扬人的生命精神为最高原则的审美境界."阴阳刚柔"与"万物化生"的智慧作为生命思想的所指.必然使中国文艺具有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生命色彩与诗性智慧,这就确立了中国文艺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价值基础和以表现生命的诗意和形而上的境界为动因的独特的生命艺术范式.中国艺术创生的动因源自阴阳二气的变化、转换而与人的生命活动的交融,而对审美主体而言,艺术创生的发生则基于生命精神的寄托,审美主体借艺术之载体的运行而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提升审美境界.从这种意义上看,艺术审美一定程度上也是表现这种平衡性的审美.其中动态的审美心态与虚静的审美心态实际上是阴阳之气、刚柔之性的融合变化,并在人的心灵中的不同反映,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杰作必须在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7.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叶澜所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素英 《班主任》2006,(12):35-35
一切伟大的成功,都要从简单的事情起步.让生命超越平凡,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意义.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代圣贤追求自我完善的经典名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想、追求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谭静 《文教资料》2008,(30):129-131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认为"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真正的"生活基地".从生命哲学的视野来看,"体验"在语文课程中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之一."体验"在语文课程中既有工具性价值,也有目的性价值.两种价值是和谐一致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培养具有主体性、良好个性和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为旨归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教学《散步》时,我想拿起一把刻刀,与学生一起精心"雕琢"文章中幸福的生命这颗宝石. 《散步》一文中,对幸福生命的"雕琢",源于"我"这个中年人——一个成熟的生命体.人到中年,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让"我"对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能与亲人和睦、幸福地相处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家人感觉到生命的幸福呢?"我"觉得"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兼顾生命的两头,这是中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幼小的生命",这是动物也能做到的,我们无需多言."善待衰老的生命",这样的认识,已不是简单的伦理常识,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我想,这样的思考是符合莫怀戚知识分子的身份的.周国平说,"只有精神的需要、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