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诗,特别是唐代以前的作品,难以知晓其年代的相当多。作者经历不明的且不论,即或在某种程度上知道其经历,然而具体到一篇篇作品,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为什么而作,也常常存在问题。唐代诗人中,存诗很多,并且诗歌编年很困难的,李白大概要算一个。我数年以来悉心探讨李白的诗歌,这里,想以二、三首李诗为例,讨论一下李诗编年的问题。首先,关于有名的绝句《早发白帝城》(王琦纂《李太白全集》),从来被作为是诗人二十五六岁初次离蜀沿江而下时所作①,长时间来我也这样相信。但是,读了黄锡=氏的《李太白年谱》(1958,北京)以后,方明白被…  相似文献   

2.
“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绝,当作于诗人七二五年出峡东下时,因他自后再未回蜀即亦不再“辞”白帝。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系此诗于七五九年李白流夜郎遇赦东还时,根据就在于“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既是“还”,一定曾经先到,自然只能是赦后东还,初出峡来是无所谓还的。后之论李诗者多因之。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事实。诗题是“早发白帝城”,首句也明说“朝辞白帝”,而李白七五九年流夜郎只到巫山下,未到白帝城,这是李白本人多次陈说清楚了的;未到白帝城,怎么会去“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呢?问题全系于一个“还”字。  相似文献   

3.
白帝城历史悠久,《后汉书》第一次提及白帝城,《水经注》最早书写白帝城形胜.白帝城素有"诗城"的美称,陈子昂、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到白帝城游览,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唐人主要从白帝城的形胜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咏叹抒情,并影响了唐以后白帝城诗歌的书写.因白帝城景观蕴含了巨大的文学价值,白帝城承载了唐人的人文情怀、人...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35课是两首古诗:《早发白帝城》和《绝句》。它们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名篇,历来为人们传诵,百读不厌。现试作鉴赏,分析如下,以求教于同仁。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因永王璘一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北部)。行至白帝城,即闻赦书。于是立即乘船顺流而下,此诗即于途中所作,诗题又称《下江陵》。全诗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欢欣。就体裁而言,是一首七绝。  相似文献   

5.
<正>《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听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  相似文献   

6.
傅敢泽 《初中生》2003,(18):38-40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改变文章的文体或者表达方式进行改写。”《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写作要求如是说。早在2001年,湖北宜昌就推出了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改写成500字以上的散文的中考题。  相似文献   

7.
(师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古诗《早发白帝城》的彩色插图,同时响起轻快的背景音乐。师朗诵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吗?生:(齐)李白。师: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很多诗,你们记得的有哪些?生:我们学过李白的《古朗月行》、《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庐山瀑布》。生:我补充,我们还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和《望天门山》。师:李白的诗篇,在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学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古往今…  相似文献   

8.
裴斐同志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11期上发表的《评李白出生碎叶说兼及其籍贯问题》,对郭沫若的李白出生中亚碎叶说提出了异议,认为李白是蜀生的蜀人。该文弘征博引,颇多新见,但也有牵强和疏漏之处。例如裴斐同志在引用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时,不采其原作原文,却摘录了宋人杜田的《杜诗补遗》所引的几句话:“白本宗室子,厥  相似文献   

9.
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使其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  一、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  向学生提供诗的背景资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对“意”的认识与开掘,有利于对“境”的重视和再创造。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写于唐肃宗期间。李白怀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大志,参加永王部队,而被肃宗流放夜郎。李白被押着从湖北沿长江而上,准备经四川去贵州,半途得到赦免,又乘船从白帝城出三峡返湖北。所以,写这首诗时,他的心情既十分高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也因流放而心有余悸 (两岸猿声啼不…  相似文献   

10.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是否到过零陵?古今学者都未得出较为一致的意见。 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说:“开元十三年乙丑,太白出游襄、汉,南泛洞庭,东至金陵、扬州,更客汝海,还憩云梦……”。“乾元元年戊戌,终以永王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三峡,至巫山。”“未至夜郎,遇赦得释。还憩江夏岳阳,复如寻阳。”据王谱考证,李白似乎只到过洞庭,没有涉足零陵,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肯定了李白到零陵的游踪,他认为李白是在流放夜郎途中游零陵的。而郭沫若的《年表》则认为李白流放获释后来过一次。此外,近来出版的王伯祥的《增订李太白年谱》与八三年编写的《永州文物志》,均无李白至零陵事迹。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册子《李白》,对李白至零陵事也说得较含混。笔者认为,李白一生到过零陵两次:一次是年轻时期出蜀远游,一次是流放获释后返回途中。  相似文献   

11.
在讲授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纯粹的写景,因此把‘啼不住’说成是为了平仄声的需要,将‘不住啼’倒置,从而把这句解释成:  相似文献   

12.
常熟市石梅小学特级教师王美卿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我们从她的《早发白帝城》教学纪要中,可略见一斑。明快的节奏。这是王老师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特点。从外观上看,她上的课提问多,出题快,学生答题迅速。介绍李白生平时,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歌曲《早发白帝城》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声乐作品宝库中的瑰宝,《早发白帝城》便是其中之一。《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秦西炫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其谱写成一首借古喻今的古诗词歌曲。深入分析该作品诗词、作曲创作背景及情境是演唱处理作品的前提。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与力度、咬字与吐字以及装饰音的艺术处理是演唱该歌曲的基础,尤其是对颤音的运用和把握,是处理该歌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李白出蜀的年代,自薜仲邕以来,有开元十年、开元十二年、开元十三年、开元十四年等几种说法。今世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开元十三年,而陈钧先生在《李白出蜀年代新考》(《人文杂志》1990年第2期)中重申旧说,断定足“开元十年春”。陈文提出的理由有三条:一是从“李白出蜀的动因”上来考察,认为李白的出蜀,是导源于开元九年谒见苏颋而受到苏颋的鼓励和教导,说:“李白之出蜀,既然导源于开元九年之谒苏颋,那么,两件事在时间上就不应该相距太久。所以,将李白出蜀年代系于开元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皆有悖于常情”;二是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李白《冬日归旧山》诗的作年。论者认为是开元十二年李白即将告别“旧山”的产物。本文辩其对李白此诗理解有误,坚持李白“归旧山”当是开元九年冬的笔者原说。二、关于李白是否开元十年出蜀。开元十年出蜀论者对李白于江陵见司马承祯的时间持论不确,以至结论错误。本文以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为依据,结合李白出蜀前的行踪,辩其出蜀为开元十三年。三、关于李白拜谒并上书韩朝宗的时间。论者将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所叙洛阳至随州之游为开元十七年前,至有开元二十四年拜谒韩朝宗之说。本文以考察李白“还山寻故巢”的时间为基础,结合韩朝宗作镇襄州的期限,辩其拜谒并上书韩朝宗的时间为开元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16.
李白这几天真忙得要命。第一天《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便《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又在《月下独酌》,念着《越女词》,唱着《峨眉山月歌》、《赠汪伦》。第二天,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便和他的弟子《山中问答》、《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第三天,《登金陵凤凰台》在《金陵酒肆留别》《送友人》《军行》,然后又赶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四天,《早发白帝城》。李白诗名大拼盘$广东汕头市澄海区港口小学五年级一班@郭妍琳  相似文献   

17.
例1 下图为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境,通过读这首诗,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一些物理概念、现象或规律。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蜀道难》,“惊天地,泣鬼神”,是一曲浪漫主义绝唱,千古争诵!对于《蜀道难》的思想,自中唐以来就众说纷纭:有说是讽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有说是讽户部尚书兼御使太夫章仇兼琼的;有说是讽唐玄宗幸蜀的。这都不符历史真实,多近穿凿.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则云“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明人胡震亨也说:太白为蜀人,自为蜀咏,不必实有所指。此说未免又低估了它的思想性。近几年来,有些同志在“李白两入长安”的前提下,认为此诗作于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开元十九年,主题思想是:表现“备受  相似文献   

19.
王朋是全年级有名的学困生。虽上到四年级,可识字却只有百余个。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不知教了他多少遍,因为整首诗,他只认识“早、白、云、千、里、一、日、万”这八个字,对于诗的内容的理解,他只能当一名“观众”。诗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课余再搜集几首李白的诗,准备第二天课上进行交流。这下王朋可着急了:“老师,诗里的字一多半我都不认识,怎么办呢?”也是,这真给王朋出了难趣。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