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加耕,一个农民的子弟,读到了高中,这在旧中国的农村,也算个小“秀才”了,谁还会自愿去当一个农民呢?今天,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董加耕读了书,却不是要脱离农民,脱离农业,脱离农村,而是立下了做祖国第一代新式农民的革命志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朝气勃勃地回到了他的家乡。董加耕受了党的教育,在回乡前就下定了决心:“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业。”回乡二年多来,他满腔热情地坚守在农业第一线,扎根在农民中,学习农民的好品质,坚定革命立场,艰苦劳动,勤奋学习,宣传党的政策,维护集体经济,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为农业作出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的知识青年, 正在掀起一个学习董加耕的热潮。董加耕同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他在高中毕业以后,自愿回乡务农。共青团江苏省委特别表扬了董加耕这种热情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优良的革命品质。董加耕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正在全国青年中传播开来。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知识的第一代新型农民,是以农为荣.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先  相似文献   

3.
一个高三学生的作文里说:董加耕的“精神可嘉,可是做法不好”,其理由是,“象他这样的人大学毕业后对祖国的贡献会更大。”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承认,象董加耕这样品学兼优的人,如果升入大学,将来的确可能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为人民作出相当的贡献。但是,能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他参加农业生产是“做法不好”,不可能作出较大的贡献,“对党和人民有损失”呢?我认为绝对不能这样说。我们姑且不谈董加耕在党的教导下,在农民群众的帮助下,将来会给人民作出怎样的贡献,就拿现在的情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的知识青年,正在掀起—个学习董加耕的热潮。董加耕同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他在高中毕业以后,自愿回乡务农。共青团江苏省委特别表扬了董加耕这种热情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优良的革命品质。董加耕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正在全国青年中传播开来。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知识的第一代新型农民,是以农为荣,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先锋。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家乡有一个农民,过去是县属国营酒厂的职工,可是企业不景气,再加上他"朝中无人",就被人挤掉,"精减回乡"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可是那个农民是个小不点儿,身高只有一米五几,这样的"身材"不适合在恶劣的大山里生存,所以回乡后的农民没有选择参  相似文献   

6.
董加耕同志的优秀事迹和他的《务农日记》发表以后,在我校师生中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许多教师和同学对董加耕的行动称赞不绝。有些学生表示,走董加耕的路,学董加耕的样,立志做坚强的革命后代。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董加耕回乡务农,觉得“可惜”,说这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国家失去了一个攻尖端的人材”,以为到农村去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是“浪费”;也有人对董加耕的行动感到“难以理解”;还有人怀疑,宣传董加耕的事迹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现在谈谈  相似文献   

7.
新式农民董加耕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革命青年,在学校是认真读书,热爱劳动,积极工作;毕业后,为了实现他的革命理想,坚持到农业第一线去,进行艰苦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们盐城地区,出现这样走红色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真是令人兴奋,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董加耕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乃是他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指出的方向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毛主席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深入人心,毛主席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一伟大的号召,正在变成千百万知识  相似文献   

8.
信阳县万余名回乡知青开发项目致富家乡豫南信阳县在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之后,大力兴办乡镇成人学校,狠抓以回乡中学生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回乡知青争当“星火带头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开展培养“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小规模生产,大群体开发”...  相似文献   

9.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董加耕,不参加高考就直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这一事情,引起了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中学里工作的同志的重视。董加耕的事迹,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高中毕业生只能有小部分升学,大部分直接参加工农业,特别是农业生产。这样做,是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有力措施之一,而我们对此则认识不足。我们看到学生毕业后的志愿选择,往往是这样地排列:先升学,次服兵役(男同学),再次在城市里找工作,最后才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在升学志愿的选择上,也是考第一类的不愿选水利,考第二类的不愿选农、林、畜牧等专业,因为这有到农村去的“危险”。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越来越多了。一九六一年全省城市知识青年到国营农场参加农业劳动的还只有一百多人,去年就有了三千多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一万多人,其中包括一部分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参加农业劳动,是一种移风易俗的革命创举。差不多每一个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都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克服旧思想,树立新思想的结果。例如,盐城县有个董加耕,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十四岁入团,高中二年级入党。在他一九六一年毕业前夕,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激动着他的心,他感到应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于是在志愿调查表上写下八个文字:“回乡务农,立志耕耘”。他把自己本来表示“长命富贵”意思的名字:“嘉庚”,改成了表示立志当社会主义新农民意思的:“加耕”。他不  相似文献   

11.
<正> 他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康金镇一个农民家庭里,从小就与这黑土地结下了不结之缘。1961年他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仍没有忘生他养他的故土,舍弃了可在县城成家立业的良机,回乡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他常说:“我不能辜负家乡的乡亲、父老,如今家乡人政治翻身了,我还要和他们共同努力,使家乡人在经济、文化上也彻底翻身。”为了实现这个夙愿,他默默地工作着,三十年如日。他队1962年任村校长以来,一直把扫盲抓在手上。年年雪花飘,年年上冬学。趁着北方农村冬闲这一有利时机,他向村领导请示,筹集资金,请民师,搞家访,订计划,办起了一个个的扫盲班。每晚上课,他都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00,(11):48-49
1987年,出身于甘肃镇原县农民家庭的田宁江,大学毕业了。他放弃了回家乡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宁南山区彭阳县。是不是这个新成立的小县吸引了这位年轻的大学生?田老师至今对此笑而不答。当年他先被分配到彭阳一中任教,1998年他又从一中被选拔到新成立的彭阳二中任教。工作的第二年就被评为县、地两级“教坛新秀”。从此,  相似文献   

13.
县以下的教育工作,应当是“农”字当头,一切要从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要为农民致富服务。我们从1985年中央发布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就首先从初中毕业生回乡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入手,做了一些探索。一、广泛宣传,统筹发展1984年以前,我县每年都有近5000名的初中毕业生进入社会,绝大部分又是农村的学生,在没有兴办初中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年代里,他们陷入“升学  相似文献   

14.
打开甘肃省地图,在地处甘谷、武山、通渭三县交界的西北部山区,有处“钦天寺”,据说是北宋杨六郎屯兵的地方,而美丽的礼辛乡杨湾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学校里有这样一位校长,他把最好岁月献给山区,在家乡热土上追逐教育梦想,至今已35年。学生眼中他是质朴、勤奋的老师;乡亲眼中他是“救苦爷”;家长眼中他是给孩子带来希望的好校长。获得18次乡级、3次县级先进教师荣誉称号。担任校长18年里,学校连年都是乡级先进校,两届荣获县级先进校。  相似文献   

15.
读了《新式农民董加耕》的报导,脑海里波澜起伏,精神为之振奋。从董加耕身上,人们看到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的胜利,看到一代新人的生动形象,也看到千万个投入农业战线的知识青年的光辉前程。董加耕这种崇高的革命行动,使我联想到学校教育人的工作,得到不少的启发。一、要培养学生具有董加耕式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必须全面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决不能存在片面性。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学校工作和全面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的要求还是有相当距离的。在沛县就仍然有这样的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它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本文的主人公王春晖同志就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本着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着拼搏进取的意志终于由一个乡下民办教师一跃成为了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他以他的成功向人们昭示着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只有奋斗才会有闪光的青春!他出生在宾县一个偏僻的农村。1976年,17岁的他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农村的辛苦,农民的艰难,使他产生了改变家乡的宏伟愿望,他发誓要通过培养人来改变家乡面貌,他梦想着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梦想着有一天把家乡的山山水水亲手装…  相似文献   

17.
王仁裕在江阴县西石桥农业中学毕业后,他到了公社的养猪场。场内的饲养员笑着迎接他说:“我们场内人早就盼整农业中学的同学来啦!”他和饲养场内的会计(?)拉扯,会计告诉他:“场里的猪要不是精饲料少一些,养得还要壮哩!”王仁裕一听说缺少精饲料,就想,学校里培育的小球藻,不是很好的精饲料吗?一吃过午饭,他就跑到母校去取来了小球藻的菌液;并且借来了关于  相似文献   

18.
肥东县撮镇区长临河公社农业中学教师王德刚同志是一九六三年从合肥一中毕业,志愿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回乡以后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民办小学教师。一九六四年秋,由于耕读教育事业的发展,公社领导调他任社办农业中学的教师。不论是当一个普通的公社社员,还是任生产队会计,还是做人民教师,他都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劳动锻炼,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处处先人后己。他的优秀事迹,被许多群众,特别是贫、下中农所传扬;他们称赞他是“毛主席教育的好伢子”。  相似文献   

19.
一心为集体     
“南京市郊区社史村史家史展览”的第五室墙上一组图片的头里,衬着一条显眼的标题:“他在农村站稳了脚跟”。这里展出的是:初中毕业生阮福怀回乡生产的先进事迹。出身于贫农家庭的阮福怀,今年才二十三岁,现在是南京市江东区元通公社高李第三生产队的队长。两年前,一九六一年的夏天,阮福怀刚从南京市上新河中学初中毕业,就响应了党的号召,奔赴家乡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生活     
德兴县新岗山中学老教师程龙成,退休后回到农村家乡自费开办家庭学校,热情帮助农民学文化,受到群众的尊敬和赞扬。 程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1979年,组织上考虑到他因公负伤致残,批准他光荣退休。程龙成退休回到家乡后,看到家乡地处山区,农民缺乏文化、科学知识,决心开办家庭学校,帮助农民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