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徐君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18-124+132
摘要:研究目的:对新塑料乒乓球实施后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国乒乓球队开展科学化训练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比赛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结论:四段战术能力的重要程度男女同中有异。男运动员各段战术能力重要性的非衡效应大于女运动员;男、女运动员“抢”段能力的重要性均高于“持”段能力,但比较而言,发、接抢能力对男运动员更为重要,相持能力对女运动员更为重要;接抢能力和相持II能力对于男、女运动员而言都分别是最重要和最次要的战术能力;男运动员相持I能力的重要性高于发抢能力,女运动员相持I能力的重要性则低于发抢能力。各战术能力间存在交互效应,但交互效应男女有别,各段有别。男单比赛的交互效应低于女单,其不同主要体现在接抢、发抢和相持I三段战术能力上;“抢”段能力比“持”段能力受对方的影响小;相持I能力比相持II能力受对方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有计划地对速度知觉、深度知觉、本体感觉、综合性知觉、平衡知觉进行专项知觉能力提高训练,对比分析实验前后不同性别运动员运动知觉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表明:通过运动知觉能力训练,男运动员本体感觉和平衡知觉提高显著,女运动员本体感觉和速度知觉提高显著,实验前男运动员深度知觉和速度知觉好于女运动员,实验后男运动员本体感觉提高幅度大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在近两年的20场国际比赛的发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发球多选用前场1号区,男、女运动员在发球落点区域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6号区和3号区的发球得分率较高,2号区发球失误率高,1号区失误率最少。男、女运动员发球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发球得分的能力要强于女运动员,男运动员发球失误率高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世锦赛、世界杯、公开赛)中技术使用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引证,来对国际乓联通过三项(小球变大球、无遮挡发球和11分赛制)规则修改,以提高乒乓球观赏性设想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乒乓球技术前四板的使用率明显高于三项规则修改前的使用率;三项规则实施后相持技术的使用率明显减少;比赛中每轮发球次数为2次和实施无遮挡发球,使得接抢段的使用率明显高于21分赛制;三项规则实施后击球的回合数没有得到增加.三项规则实施前中国获得的三大重要比赛冠军比例为65.10%,规则实施后的比例为82.20%,三项规则实施前后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世界排名没有受到影响;11分赛制使比赛具有偶然性增大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城会乒乓球比赛参赛男选手的握拍方法和打法类型的调查和对部分运动员的技术统计 ,结合以往的有关资料报道 ,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优秀男运动员的技术发展状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赛璐珞乒乓球又称无缝乒乓球,它的兴起使原有的赛璐珞乒乓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介绍了乒乓球球体的演进,对比了赛璐珞与非赛璐珞两种球的检测指标。根据不同打法运动员的试打体会分析了非赛璐珞乒乓球对各种打法运动员的影响,展望了非赛璐珞乒兵球应用后的发展前景,并对运动员在非赛璐珞乒乓球应用后的适应和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索20世纪90年代父、母亲的经济地位和受教育情况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的影响.男、女运动员在家庭背景和参与项目上的差异揭示出体育参与、家庭和性别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测量法与数理统计法对20名我国优秀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与普通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专项素质8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优秀技巧啦啦操男、女运动员与对照组运动员各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项素质8项指标中提取了三个主因素,即速度力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耐力素质,累计贡献率为91.083%。研究提示:主因素分析可全面反映技巧啦啦操优秀运动员专项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归纳法,对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跳远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女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在1、2、4、6轮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成功率;男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而女运动员在各轮次出现最优成绩的频数差异性非常显著;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而且男女差别不大,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赛制下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技术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数名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男运动员仍占有优势,但优势已不明显;而国内女运动员仍具有绝对优势。另外,新赛制要求新的评价标准及统计方法的出台。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男运动员和亚洲其他地区男运动员发抢段的得分率都处于及格水平,发球、抢攻的衔接不够完美。2)欧洲男运动员与亚洲其他地区运动员的三段统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中国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实力仍势不可挡,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使用率及得分率均优于国外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运用录像观察和三段分析法对实行新规则后的14名世界优秀男选手的比赛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所得数据与各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新规则执行后世界优秀男乒选手在三段使用率上发生了新的分配形式,三段的使用率有明显的"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势.该结果提示新规则实施后,世界优秀选手在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激烈.2)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中国选手在接抢段的使用率更高,表明中国运动员更好地适应了新规则.此外,多名世界顶尖球手在相持段得分率的评估中不及格,作者据此认为新规则实施后,三段分析法的评估标准有必要进行修订,以跟上形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排球代表队学生进行功能动作筛查,并对个案进行干预实验,为队伍提供风险报告和预防损伤的训练方案。结果:总分的平均值男排13.75,女排14.14,测试总分低于14分的男排为42.67%,女排为35.71%;男女排主动直膝抬腿得分均为项目中平均分最高的项目;男排总体不对称比例33%,女排为34.28%;男女排躯干旋转稳定性、肩部灵活性和深蹲测试测试得分较低;4名运动员干预后测试得分有提高。结论:男女排整体处于运动损伤高风险临界值;不对称比例较严重;男女排屈髋的主动灵活性、无负荷状态分腿能力、在骨盆稳定以及对侧腿保持主动伸展情况下大腿后部肌群的主动柔韧性相对较好;男排腰部损伤概率相对更大,女排中肩部损伤的概率较大;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性是需要加强训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潜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17年世界男排联赛中国队与世界前4强球队和亚洲主要对手的各项重要技术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上一届国家队参赛的各项技术指标,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男排实力现状和差距,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结论:在非技术层面,中国男排队员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队员的高度有所增加,已经达到了世界强队水平;队员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上相对欠缺。技术层面,中国男排进攻结构不合理性,进攻点过于单一;发球的力量和速度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拦网能力较以前有明显改观;后排防守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成为制约中国男排竞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二传有效传球的比率和接发球到位率有下降趋势,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加强专项力量训练,优化进攻结构,丰富进攻点。提高后排防守能力,避免短板效应,重视小球串联等非常规技术训练,以增强发球攻击性作为整体实力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王皓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皓在无机胶水之后的首届世锦赛中发挥出色,一举夺得他职业生涯首个世锦赛单打冠军。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王皓在半决赛和决赛中技战术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无机胶水之后,王皓技战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无机胶水之后技战术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男女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血液Mb、CK及其同工酶变化的规律,选取9名(5男,4女)柔道运动员在完成一次大负荷的训练前和训练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取血样,检测出CK及其同工酶峰值出现在运动后24小时,男运动员血清CK及其同工酶水平在运动后24小时显著(P<0.05)高于女运动员的水平;血清Mb的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男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清Mb水平显著(P<0.01)高于其运动前和女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水平.由此可见,男女柔道运动员血清Mb、CK及其同工酶存在性别差异,大负荷运动可扩大这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武术套路练习的方式,检验武术套路练习对儿童空间、时间、速度知觉及反应时的刺激作用.结果显示,儿童时间知觉、速度知觉、反应时均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p <0.05.时间知觉和反应时,女性儿童显著优于男性儿童,p <0.05;速度知觉,男性儿童显著优于女性儿童,p<0.05.空间知觉无性别差异,p>0.05.通过武术套路练习后,实验组实验前后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儿童空间、时间、速度知觉和反应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 <0.05、p<0.01.结论:武术套路练习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儿童空间、时间、速度知觉及反应时的发育及不断形成,对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奥运会和世锦赛田径项目设置演变历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各类学校体育的田径理论教学和奥运会、世锦赛田径项目科研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奥运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非规范性的田径比赛项目,现今奥运会和世锦赛均设置47个比赛项目.其中,奥运会男、女走跑类项目演变经历了60年和80年时间,世锦赛女子跑类项目设置演变经历了22年时间;奥运会女子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设置演变均经历了72年时间,世锦赛女子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设置演变均经历了16年时间;奥运会男子投掷类项目设置演变经历了12年时间;奥运会男子全能类项目设置稍晚,女子项目比男子项目晚近80年,世锦赛男、女全能类项目在第1届世锦赛就已完成设置.奥运会、世锦赛田径项目设置呈现女子项目向男子项目相统一、相规范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测量法,从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性别之间田径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入手,试图发现他们之间意志品质是否存在差别.结果表明:男子健将运动员在目标清晰维度上好于男子一级运动员,但在顽强性维度上,一级运动员好于健将;女子一级运动员在顽强性、果断性、自信心三个维度与总分上均好于女子二级运动员,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比较男、女运动员之间的意志品质,发现男运动员在坚韧性这一维度上好于女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他五个维度及总分上,两者之间不具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近体快扣球技术是当今优秀女排队伍使用效率较高的快攻技术之一,对比中国与巴西女排运动员在该项技术的使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助跑环节中国选手杨珺菁步幅较小、并步距离短、速度较快;在起跳环节杨珺菁倾向对速度的保持,起跳时间较短,巴西选手塔伊莎倾向对高度的追求,起跳时间较长;在空中击球环节,杨珺菁击球点较低、力量较小、速度慢,巴西选手塔伊莎击球点高、力量大、速度快.杨珺菁的击球力量约为55牛顿,塔伊莎的击球力量约为104牛顿.高点、大力、快速击球成为现代近体快球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参加第17届女排世锦赛前12名队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特征等非技术因素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技术因素对世界优秀女子排球队竞赛成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