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关系、“冷战”等内容。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一本教材上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例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弄清每一道例题设置的目的,能否准确领会例题设置的教学功能对实施有效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钻研理解教材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必备的“前奏曲”,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首先要让学生喜爱数学,爱上数学课。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数学呢?这需要教师善于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觉得学数学并不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学会了,并善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之中的无限乐趣。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教师能从立体上掌握教材,做到“心中有教材”,而后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化深奥为平易。所谓立体掌握教材,是指教师要具体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并且横向了解所教教材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纵向了解这一册教材与前后各册教材  相似文献   

4.
例题是一种典型化的教学内容,每一个例题都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学习一类例题就能由此掌握这一类知识的规律,例题把一类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每一节的例题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和主要的教学内容;例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教师应十分注重从例题教学中揭示数学学习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仔细研究下教材上的练习.会发现其中有不少习题并不是例题的简单复制,重复训练,而是根植于教材,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少了一点算,多了一点想;少了一些“死”题目,多了一些“活”知识。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研究,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例题、练习题内在“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感困难的。原因在于:第一、讲解例题的孤立化。教学时,把例题一个一个孤立起来讲,就题论题,没有引导学生从各类题目的联系和发展中去把握解题的关键;第二、分析方法的繁琐化。教学时,不论题目的难易,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冗长的分析推理,学生抓不到要领,思维活动分散在每一推理环节中,不能集中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而且往往是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时,致力于前几步的分析推理,而在新旧知识联结点这一关键推理环节,思维活动却反而松弛下来;第三,练习内容的单一化。练习题  相似文献   

7.
张秀荣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1999年第3期撰文 ,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例 ,谈了使用、处理教材的几点体会。一、“复习”要引一引。用“以旧引新”的方法 ,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可造成水到渠成之势 ,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二、“例题”要议一议。“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共同挖掘例题中所蕴涵的内在智力因素 ,启发学生参与议论。教师在组织议论时应注意 :①把握解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用层层设疑的方法 ,把议题引向深入 ;②议论过程中 ,要切合学生实际调整好思维密度 ,尤其要注意思维的时间和思维的梯…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勤 《教育研究》2006,27(1):84-87
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工夫。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在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或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及时回归到知识的上位系统。  相似文献   

9.
数学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嘟分,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因此,例题教学非常重要。例题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要让学生人人弄懂例题,势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例题作为引言,激发学习兴趣例题的讲解不一定就得按照教材顺序,有的可将其提前,作为本节的引言。如《几何》第二册P91例上"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供水,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用水管最短?"这是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问题,若将此例作为…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新授课,都是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呈现的。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优化的解题策略,发展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教  相似文献   

11.
要很好地完成算术教学任务,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认真备课,改进教法.由于我在算术教学中经常注意这方面,学生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一、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完整知识的源泉,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掌握它,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传授知识.算术教材系统性很强,各单元的排列都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在每一节新课前,都是先通过若干道例题的讲解再出现一次练习,每一单元之后又给以系统复习;全部教材教完又全面地加以总复习。但是教材编得再好,如果教师不掌握它,也不能很好发挥它的作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命题始终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求变、求新、求活.教材上的每道例题、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和深思熟虑的,不仅考虑到该题在本节课中的重要地位,还涉及到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每道例题、习题,在学习中要多角度审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一、了解高中地理教材结构与特色 教材的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问题式的提纲,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每一节都有“阅读”、“知识拓展”、“活动”、“读图思考”、“案例分析”等栏目设置,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每一章的最后都有一个“问题研究”供学生利用本章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通过例题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思维策略数学知识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结构系统,教材每章节的全部例题都构成了一定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法系统,我们只要精心备课,在系统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各例题所蕴含的思维策略揭示  相似文献   

15.
编写教材时,编者会把内容比较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的板块知识或单元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的知识点,通过一个个题目或一节节课时,让学生逐步建构知识。然而,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这些知识点很多被“抽筋剥皮”,以一个个孤立的例题或习题“散装”在学生面前。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一是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枯燥,二是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环节的繁多,三是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机械。  相似文献   

16.
例题是初中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通过例题教学,要达到掌握双基、传授方法、揭示规律、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例题的教学方法上作一番研讨。本文就例题的教学,谈一些浅见。 一、接受性 例题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接受得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例题前,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吃透例题,对例题的内容、知识范围、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技能水准、难易程度等要一清二楚;另一头是要吃透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大凡教科书中的例题,一般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千锤百炼、精心设计的。有些例题还是经过不同层次的学校反复筛选而来的,可以说例题的设置饱尝“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艰辛。因此,一般数学例题不但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具有显著的两重性,即典型性和普遍性。由例题的两重性决定了它在时间上有较长的延续性,在空间上有较广的伸张性。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知识实际,挖掘例题中蕴涵的潜力,灵活而又适度地变换例题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以下结合教学实际,浅谈怎样进行变式例题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材上的例题是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编排的,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了达到“举一反三”有效果,就不能单纯依赖教科书中的例题,而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挖教材,灵活编配例题,以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一、例题难度较大,宜层递渐深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相似文献   

19.
田甜 《考试周刊》2009,(12):45-46
“学业不良学生”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面.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一类学生。这些学生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经常回避那些比较要用脑的学习过程,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逻辑思维等。  相似文献   

20.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对于这一褒贬奖抑的深长慨叹,历来论者众口一词:由难化易的根本原因是“立志”。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新探》云:作者用反诘句……得出了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由难化易的根本原因就是“立志”。而这一结论又是从蜀僧朝南海的故事得出的,但仔细揣摩这一论据,却只能证明难易转化的根本原因是“为”,而不是“立志”。“为”是难易转化的决定因素,且“为”与“为学”相合,又与论点人之为学“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