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彦 《文教资料》2014,(16):34-35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十五个发生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作为《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小说中心推向了高潮。文章从主题“死者”着手,逐步剖析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小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集,小说集中的故事围绕着都柏林的角角落落展开形形色色人物的人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集中几个故事的空间设置,发现在都柏林这座城市的大背景下,教堂、海边,以及节日庆典场所正逐渐被世俗化,宗教信仰逐渐失落,人们生活在精神瘫痪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早年的作品,收录的15个故事以统一的题材和风格展示了20世纪初期都柏林社会的瘫痪景象。压轴篇《死者》是全书的高潮和总结,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故事结局的“精神顿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本文通过探究加布里埃尔从自我逃避到自我觉醒的心路历程,揭示乔伊斯试图唤起处于“瘫痪中心”的都柏林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符号矩阵中现实和理想的碰撞——阐释《阿拉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有关都柏林生活作品的第一部,它向人们展示了“可爱而肮脏的都柏林”,并以此来激励麻木的爱尔兰人。其中的《阿拉比》讲述了一个男孩子童年的故事,本文试图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展示出其中的深层结构,并以此来揭示作者写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偶遇》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名篇,乔伊斯以自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都柏林少年惨淡的生活,无处可逃的命运,罹患精神瘫痪的境遇。文章从故事中的主要意象出发,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宗教上的隐喻,指出其对扩展和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宏丹 《海外英语》2011,(6):343-344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文本分析具有直观性与科学性。该文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分析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第一故事《姐妹》,考察六大过程类型在语篇中的分布,并就主要过程类型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这一分析模式在揭示语篇的主题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人》标志着乔伊斯决心告别传统、走上文学实验与革新道路的重要开端。”《死者》是《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现代主义的倾向。除了已被人们探讨过的象征主义,还有最为显著的两点是印象主义和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赵先皖 《英语广场》2022,(30):45-49
《阿拉比》是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一个短篇。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小男孩,他通过对初恋的美好憧憬和现实的衰败残酷而顿悟了、成长了。小说《灼人的秘密》自奥地利小说家斯特凡·茨威格创作。文中也有一个小男孩,发现妈妈的婚外恋后,领悟了、成熟了。这两篇所描述的都是童年时期的故事,都是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都是带着读者一起“长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死者》是英国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的著名小说,讲述了发生在都柏林圣诞节期间的故事。本文从细节描写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分析了《死者》中的死亡主题,并揭示了都柏林人道德、精神的麻痹状态和无力自拔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姐妹》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风格,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20世纪现代主义重要作品之一。作品集置景于20世纪早期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不同的生活横断面,以简练笔触,刻画苍凉世态。作者贯穿作品集的主线之一是展示经历庸碌生活的“都柏林人”最终获得对现实的认知。文章试结合《都柏林人》中的“童年篇”分析乔伊斯想要通过作品传递给现实中人们的“灵光顿悟”启示。  相似文献   

13.
《阿拉比》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是其早期作品。在这篇小说中,隐喻的运用无处不在。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文本中所出现的一些主要的,如"死胡同"、"教士"、"阿拉比"、和"圣杯"等隐喻的分析,看作者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特殊的含义,以此来揭示人物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人物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第9个故事《对手》,被称为"猪之歌",它体现了作者对身陷英帝国主义、天主教会统治下的爱尔兰社会的尖锐批判。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解读小说主人公法林敦,展示在后殖民语境下导致小知识分子堕落的复杂心理和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活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了较大忽视,民间文学也因此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对我国民族遗产和社会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以"旁■"为主人翁的民间故事最早出现于《酉阳杂俎》上,与其相似的"旁■"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两姐妹》是土家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它的故事类型与《酉阳杂俎》上的"旁■"故事极为相似。以《两姐妹》这个典型故事为例可更加具体地叙述"旁■"类故事所阐释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强调研究"旁■"类故事对民间文学继承与发展的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的《三姐妹》讲述了无家可归的人追寻失落家园的故事。三姐妹的追寻意识是在残缺的现实和精神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家园情结"时时支配着她们的情绪和生活;《三姐妹》的结构式是松散的,剧本着重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表现她们的孤独感、陌生感;《三姐妹》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什么契诃夫坚持"喜剧说"?本文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独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Araby"is the third story in James Joyce’s Dubliners(1914),which is a famous short fiction noted for its uniqu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nd its abundant use of symbols Apart from using these two writing techniques,Joyce employs a lot of adjectives of low key tone to create the dark and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新·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相似文献   

19.
Araby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short stories collection Dubliners by James Joycer,describing a boy disillusionment of love and his growth from innocent to mature.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short story Araby from the stylistic features including the lexical,syntactic,and semantic 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