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应如何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精彩无限呢?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和人的关系,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平等合作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情感体验、师生奴役于教材的现象,进而开始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感受,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智慧和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5.
对话出精彩     
苏梅芳 《陕西教育》2005,(11):16-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基于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案例:——案例一:语文课堂上的几个镜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7.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同一个问题,由于师生考虑的角度不同,课前教师再周密缜细的教学设计在课上演绎时总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导致教学遇阻。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面对各种冲突该如何巧妙调适从而使课堂达到和谐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在教育界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对话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对于对话的理解仍存在偏颇,对于师生对话的方法把握不准,导致语文教学出现了种种失误。例如,教师提问有时只是简单的“是不是”“好不好”一类学生闭着眼睛都能答上来的问题,有的是没有充分预设或难度深浅不合适的“怎么样”“为什么”等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学语言机械化,对话浮浅,对学生帮助不大。下面就师生对话的类型及在对话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燕子 《学语文》2008,(3):53-53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生本对话是核心,师生对话是关键,师生对话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生本对话的质量。然而,师生之间能否顺利地展开对话,则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平等是师生对话的前提。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性质之一就是人文性,要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立足于人文性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去除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师生之间“人——物”关系,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人”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第一条第一句就这样说。对这句话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做法上就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也是很值得探讨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地理对话教学“师生民主与平等”、“回归生活世界”、“问题创设”、“激励性评价”、“多元对话”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郝士英 《新疆教育》2013,(7):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互动合作过程中进行。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互动探究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语文互动合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一、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当然,要…  相似文献   

15.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此,笔者仅就如何在课堂提问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略谈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林金榜 《云南教育》2002,(25):26-2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一、营造氛围,发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老师允许学生插话,允许学生不必先举手就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7.
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情,就要求突出“主体性”,坚持“全面性”。1.突出“主体性”,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教学观。突出“主体性”的教学观,体现了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之间由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你与我”的平等对话、和谐讨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且是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新者。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被忽视,而是得以重新建构——师生共同营造情境,率先进入“引趣于思”、“移情于想”的创新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任利娟 《现代语文》2005,(12):95-9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急、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使学生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9.
吴飞燕 《现代语文》2010,(12):51-52
“合作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它集中体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常的主导者、设计者、掌控者,学生是问题探讨的主体、合作的核心。处理好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师生跟文本的关系是“合作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除要端正指导思想外,更多的要探索其有效形式和科学方法。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探索出六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六法是:一、师生平等法。师生平等是实施教学的首要条件。要解决师生平等,关键在教师。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既不能平等更不可颠倒。然而,一些先生却忘了“没有学生何来先生”这一客观道理。因此,师生关系必须摆在平等地位。平等关系的做法是:一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二对学生说话态度和蔼;三不训斥打骂学生;四对优劣学生一样看待;五对贫富和有无“关系”的学生不分亲疏。只要师生地位平等了,师生关系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