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与文本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想法:语文教材内容讲多讲少一个样,高考考什么我就讲什么,于是在高考前夕总是匆匆地结束课文,留下大量的时间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诚然,这样的做法太急功近利了。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经典作品往往蕴藏着作者强烈、深刻、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都有较高的思想艺术和审美价值。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能充分挖掘文本这一特性,那么不但会还原语  相似文献   

2.
董少权 《现代语文》2014,(10):93-95
一、教什么和怎么教 八十年代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按部就班上完六本书,高三下学期讲一点方法,做一些练习,学生高考。这一教学过程教师纠结的少。1998年《北京文学》第3期发文指出语文教学误尽苍生,让世人震惊。更让语文教师震惊,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如履薄冰,课前都要想想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很多老教师坦言自己不会教书了。或许是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和期待催生了语文课程改革,新课改将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同时明确了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方向是明确了,但这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教师自己把握。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背景现如今,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目中,语文已经被数学、英语以及理化等学科挤压到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成为了鸡肋。语文成绩不过是高考总分中无关大局的点缀,而语文教师则常常是不冷不热的陌生人。是什么原因使语文沦落到这样尴尬的境地呢?这其中固然有应试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高三语文复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考的成败。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效率问题一直是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我们在复习课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实际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面对一轮轮模拟考的检验,教师仍觉得心中没底,学生也感到投入大收获小,而且成绩波动大,语文复习的"性价比"太低,划不来。久之,学生对语文复习丧失热情。放眼课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教师分析得  相似文献   

5.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必备内容。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可以说,在考试中,基础知识的得分率很低。那么,如何在第一轮高考语文复习中突破这个难点?我以为应该从如下几  相似文献   

6.
对于正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来说,2005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的侧重点是什么?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笔者以为,第一轮语文复习的  相似文献   

7.
虽然代表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门高考应试学科,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面对应试压力教师总以对高考考不考做题有没有用为标准,决定自己课堂讲什么、怎么讲,恨不得直接带学生进入高考复习阶段,进入备考状态;而在真正的备考过程中,一些教师更是直接把语言文字带入一种应试的程式中,把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分解得四分五裂、体无完肤毫无美感可言。这样做,无疑是模糊了语文的性质背离了高考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一张语文试卷,作文的分数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分数快占到二分之一,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成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老师们绞尽脑汁,大讲作文技法、秘诀,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到修辞标点,以及什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一到落笔,学生还是觉得不得要领,还是“不识文章真面目”,“憋”出来的文章,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去。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三艺术班学生,提出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策略:提高学生对语文复习的重视程度和兴趣,让学生从思想上首先重视语文高考的复习;然后从高考语文考纲和真题入手,帮助学生明确高考语文考什么;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便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作文写作教学等,以期艺术生在高考中能获得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评述试卷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高考命题的质量应该拿什么标准来衡量。总体而言,好的命题应该达到这样的双重目标:一,在一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实现测评的有效性;二,在考后具有最佳导向的科学性。这样来衡量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我们可以发现:和以前相比,其内容设置走了一大步,和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其导向进了一小步。  相似文献   

1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中耗时最多、复习内容最细的一个阶段,也是整个高三复习备考中最重要的环节。抓好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学生获得较为满意成绩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进行一轮复习呢?  相似文献   

12.
徐劲松 《现代语文》2008,(9):155-155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文本:教师把文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细说慢讲地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降低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改应运而生,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进入21世纪后,“语文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成为一句口号,这就要求语文课堂需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三是整个高中生涯最关键、最紧张的一年,学生通过高三的有效率的复习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却还是存在一些复习误区,导致学生在进行复习语文时并没有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本文便结合高考语文复习以及人教版教材,探究高考语文复习的误区都有哪些,解决对策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宋燕 《考试周刊》2013,(52):4-4
高考一直被学生和家长看做是改变人生的一次重要考试,由此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如何辅导高考生尤为重要。作者通过总结多年的高考辅导经验,从教师储备自身知识、挖掘学生潜力、夯实学生基础、总结学生失分点四个方面,论述了高三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高考一轮复习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三备考往往分为三个轮次:一轮是基础,二轮是关键,三轮是升华。其中二轮是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直接决定着三轮能否升华甚至高考的成败。下边笔者就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三第一轮复习,许多学校对课本教材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处理,个把月就万事大吉,匆匆转入专题训练、题海战术。其实,这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把课本教材和高考复习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按照考纲讲透考点才算是高考复习,殊不知,语文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赏析课文、思维训练、人文关怀,高考复习不过是指向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罢了。所以笔者认为第一轮复习仍要用教材,重课本,突出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倡导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有语文教师就认为只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就是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其实不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虽说语文高考成绩也是语文素养之一,但语文素养并不仅仅是语文高考成绩。可正是这一误区,很多语文教师急功近利,“唯考是图”,高考考什么,课堂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三一轮复习经常是按照教材顺序分单元来复习,但这种复习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校。多年的实际显示,高考始终是依纲靠本的,高考语文试题都可以在课内的文章中找到影踪。所以高考一轮复习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霞 《上海教育》2000,(12):38-39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文内容为本的,学生只要平时能对课内教师讲的烂熟于胸,就可以从容对付考试。但如今的中考、高考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今后语文考试的方向是以考查学生语文的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将课内学到的知识点“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的语文不仅不像人们认为的只要背出来就可以掌握的那么“死”,反而“活”得很。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设想的提出 在高三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心中有数。二轮复习是对一轮复习的查漏补缺,是知识点的强化期、形成期。所有的高考知识点在这个阶段都应该条理化、清晰化、完善化。二轮复习,学生的答题质量应该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