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的诗人杜甫有著名的两句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  相似文献   

2.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伟大诗人,杜甫在运用某些修辞格时,根据思想及艺术表达的需要,突破了人们对这些修辞格传统意义的理解,真正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修辞格主要有求同对比、求异用典、当句对仗、错位比喻、句内顶真等。  相似文献   

4.
“修辞”,顾名思义,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已经非常重视言语表达,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人更是着力推敲词语,唐宋诗人词人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5.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这是诗圣杜甫在公元761年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要解读此诗的内涵,恐怕是见仁见智。笔者从两个层面谈谈对此诗的拙见:一是诗歌创作层面,二是抒发人生感慨层面。一、畅谈诗歌创作清朝诗人查慎行说:“此篇借题以寓作诗之法,观起结可知。”我们看首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说写诗要锤炼字句;再看结句“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贾岛关于作诗炼句有一句名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也有一句炼句名言:“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讲的都是关于写作者为锤炼语言潜心用功的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炼句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精彩的语言如同天女散花使人惊叹,如同暮鼓晨钟使人警醒。我在历史教学中非  相似文献   

7.
诗人苦吟多     
古人做学问,可谓呕心沥血,出现了不少头悬梁锥刺股、萤窗雪案的故事。另有一些苦吟诗人,他们的创作态度更是一丝不苟、如痴如醉。杜甫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杜荀鹤也有“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活到老,创作到老,到死方止的创  相似文献   

8.
数词入诗,“一”字入诗,这是唐代诗歌的语言艺术特色之一,而“诗圣”杜甫尤其喜欢使用“一”字。笔者调查了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用“一”字的就有三百九十八首,“一”字出现了四百六十一次。老杜是个“苦用心”的诗人,他特别重视锻词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一方面吸收汉魏六朝以来文学语言的精华,一方面使用唐人口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一篇好文章比作一座精美绝伦的建筑,那词语就应该是那一块块砌墙的砖。“万丈高楼平地起”,用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句子、段、篇的质量。唐朝诗人贾岛“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诗圣杜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一定要从用词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诗歌往往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以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一个成功的诗人,往往也是在炼字炼句上狠下功夫的语言大师。比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代诗圣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苦吟诗人卢延让,“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的袁枚等。  相似文献   

11.
虎豹无文、同犬羊,诗人要追求语言的美感,也就需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独具美学内涵的词语,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旗帜,古典诗词更是侧重炼字。一、动态事物的具象美——炼动词诗的语言美,首先表现为诗的具象美。宋代诗人梅圣俞曾道:“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例如李白《塞下曲》描绘出征战士的形象时这样写道:“晓站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字炼得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  相似文献   

12.
炼字     
考点分析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所炼之字是为了提高通篇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这样就必须要求炼字要切题、切情、切境。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三类词。同时,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道的就是自己在写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冯至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之一。冯至从杜甫那里继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继承了把内在生命和外在宇宙对接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在诗歌创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并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是杜甫千年之后难得的知音。  相似文献   

14.
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因此,人们不仅要求把话说“通”、把文章写“通”,而且希望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让人听了或者看了感到准确、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很好地选择和锤炼词语。词语的锤炼,是我国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用词艺术。古人所谓“借一字之功,使满篇皆活”,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言,这些都是要人们去重视词语的锤炼。  相似文献   

15.
妙用动词     
刘沛 《小学生导读》2008,(Z2):34-34
大诗人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用心炼字,能让文章充满文采。要表现人和物的动态,就离不开动词,而着意精选动  相似文献   

16.
诗人杜甫写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体现了杜甫的创新精神。我们可见创新对于写作的重要。中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心理:我的作文一般,写不出好作文。在这种思维的误导下,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求合格,不求创新。创新是作文的生命,所以作文要求创新。那么,作文应该如何创新,创新作文,又新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7.
锤炼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客观事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我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锤炼字句名言,对我们今天仍应有好的借鉴作用。怎样锤炼语言?本文试作例谈。一、锤炼语言要准确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我们必须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才能反映恰当。如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  相似文献   

18.
李贺是一位真正苦吟的诗人,每成一句,真个要“呕出心”来。“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李贺,或者说只有李贺足当斯语。至于说,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那样的诗人们,自是另一码事。一千多年来,李贺的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问题,尽管言人人殊,评说不一;但对其诗歌艺术特点的认识,可以说是古今一致的。他的诗,造语新奇、想象丰富,设彩繁艳、吐韵铿锵,往往出人意表地创造出一种瑰丽诡谲的意境。《巫山高》这首诗,同样地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伟大诗人,杜甫在运用某些修辞格时,根据思想及艺术表达的需要,突破了人们对这些修辞格传统意义的理解,真正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修辞格主要有求同对比、求异用典、当句对仗、错位比喻、句内顸真等.  相似文献   

20.
丛元江 《文教资料》2005,(18):70-71
名家名作所以能名扬于世,与其修改之功密切相关。诗圣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志于斯,每每“新诗改罢自长吟”。大诗人白居易同样笔耕严谨,从不敷衍塞责,惯将“旧句时时改”,终于使自己的诗章流芳异时,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蒲松龄撰成《聊斋志异》,“历年二十,易稿三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如此精益求精,一字不苟,方有不朽之作行于世。因而,文章是写出来的,而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所谓“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即便是真,也只不过是说起成个草稿罢了。至于“不易一字”,难信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