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一的第一堂写作课上,我没有像以往一样,拟出一个大家都有话说的文题进行写作,而是作了一项学生对写作情感态度的测验。我设置了5个答案,分别是“一般、喜欢、讨厌、害怕、其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现状,如实选择对应的答案,并简要陈述原因。调查结果是89%的人怕作文!原因是怕没话  相似文献   

2.
预见光明     
杨帆 《中文自修》2011,(9):37-38
写作是个飘渺而遥远的课程,也许永远不会知道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思索,或者是一直这样看下去,欣赏而不思索,所以我们很执着。我又回到这个领奖台了,当我走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写作是关键,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大小的标准,所以作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最费神,也最头疼的事.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老师们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呢?多年来,我一直在实践中探寻着答案.在我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悟出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们知道,越是“老生“、“常谈“,越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写作是关键,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大小的标准,所以作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最费神,也最头疼的事。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老师们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呢?多年来,我一直在实践中探寻着答案。在我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悟出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们知道,越是“老生”、“常谈”,越弥足珍贵。一、“写瘾”是可贵的起点有的学生虽然爱读书,也读了不少书,但从来未产生写作的兴趣,一提到写作就头疼,老是咬破笔杆,苦不堪言。而有的学生,对写作很上瘾,有的还产生了当作家的念…  相似文献   

5.
<正>我对于理想的认知,一开始很具体,想要写一些自己满意的故事,用写作帮助一些人。但我发现,要想这样需要自己经历过一些动荡、未知和困惑,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所以,不停地写作也好,到不同的地方短居也罢,都是我寻找答案的方式。它比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带来的感受要更真切、剧烈。我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拖着行李箱到处游荡的"背包客",跟典型的背包客相比,我的行李显得有些臃肿,旅途过于漫长。我拖着电脑、相机、半箱子书和一堆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6.
张玉冰 《语文天地》2012,(14):52-53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大注意借鉴写作手法。在做阅读题时,对关于写作手法的思考题,不能很好地判断和理解,答案表述不到位,许多同学不会运用写作手法的一些概念去分析、归纳、表述答案,往往写了很多话却说不到要点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7.
晰的答案,将会有太多线索需要梳理。既然面面俱到殊为不易,我便选取了“中年写作”与“后理想主义”两个视角来展开我的讨论。攻其一点、不及基余是我的野心。  相似文献   

8.
西子姐姐:我已经是个六年级的学生了,学习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在写作上还有欠缺。每次写作时,我绞尽脑汁,可就是想不到好的题材,写出来的作文也总不合我意,为此我很苦恼。平时,我也试着去观察了解身边的事物,可总感觉周围的事物太平淡、太单纯了,没什么意义。西子姐姐,你能帮我找到写作的灵感吗?一个急需答案的女孩怎样寻找写作的灵感?被你这么一问,西子姐姐也找不到灵感了。写作的灵感肯定不能刻意求得。写不出东西来,那就多出去玩玩吧;写不出东西来,那就多看些自己喜欢的书吧;写不出东西来,那就写写自己的心情吧!写作的灵感,何处去找?…  相似文献   

9.
儿子上学后,开始学写日记。但他总是苦苦思索,特别是常常为写什么内容而犯愁。我不止一次地提醒他写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又总是收效甚微。为了让他写得好点,我不由自主地介入了他的写作。久而久之,儿子的询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要我包办代替。我意识到情况不妙,开始思考该怎么办。寒假的一天,儿子很早起来。不一会儿,他兴冲冲跑来问我,鱼是怎么睡觉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就没有给儿子现成的答案,假装不知道,让他自己找答案。这样一来,儿子就来劲了,整整找了一个上午的书,虽然没有找到答案,但他还是很兴奋。我也一个劲儿地夸他聪…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否有秘诀?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几则关于写作的轶闻。表面上看是幽默,实际上却道出了绝妙的写作秘诀。  相似文献   

11.
一次告别     
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初中时,我遇上了我喜欢的女生,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几何题都能用几种方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是恨不得省去推演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量的人。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一定是痛苦的吗?这个问题是许多业余作者总爱提的问题。他们也不是没有从书上或是从老师那里去找答案,答案总是告诉他“是痛苦的”。写作的过程是会有痛苦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痛苦是什么样的痛苦?常听到关于某类“痛苦”的倾诉,我真想告诉这些痛苦的朋友,你别写了!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的痛苦各式各样,粗划起来,只有两种:一是非创造性劳作的痛苦,一是创造过程中的痛苦。非创造性劳动的痛苦,就是精力和体力疲惫引发的感受。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从事写作,其实由于个人素质差别,许多人不适合从事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也许他会是一个优秀的国务…  相似文献   

13.
这些天,总有80后的人问我一些关于写作、成长或成名的问题。我只想用下面这些人和他们创造的数字来给出答案。鲁迅——一生写作1000万字;胡适——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沃尔特·李普曼——开专栏36年,写作14000篇专栏;彼得·德鲁克——出版39本书,其中,85岁到95岁出版10本;  相似文献   

14.
一次告别     
《课外阅读》2014,(12):24-25
<正>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再后来,我就遇上了我的初恋女朋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压轴几何题都能用几种算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是恨不得省去推算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  相似文献   

15.
一次告别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再后来,我就遇上了我的初恋女朋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压轴几何题都能用几种算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还是恨不得省去推算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量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次告别     
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初中时,我遇上了我喜欢的女生,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几何题都能用几种方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是恨不得省去推演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量的人。以Z的成绩,她是必然会进市重  相似文献   

17.
我的写作观     
<正>前不久,一个朋友问我可否和他的学生们谈谈写作。一听到这个话题,我立即变得有些紧张,连忙摆手拒绝。我告诉朋友,我写作的时间其实很短,不过几年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经验。直到现在,我自己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还在努力学习如何写作。哪里能给别人讲写作?这不是要我误人子弟吗?但朋友意志坚定,实在不信我所说,执意要求我谈谈。无奈之下,我说让我想想,我先试着准备准备。如果准备好了,就跟他联系。这之后的几天,我每天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写作到底有没有什么可以谈的经验。写作上,我真的只是一个新手。写了五六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找到正确之门。为了找寻答案,我粗粗统计了一下自己这几年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从小学到硕士毕业,我写了17年的作文和论文,没有老师要求我针对性写作,没有告诉过我们怎样去写一篇读者会关心的文章,17年来,我已经习惯了接受所谓专家或权威的答案,"批判性思维"于我只是一种抽象概念,不是我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常常是"驯兽式"的教法。教师给学生注音、释词、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甚至告诉学生课后练习题的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以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新课标后我实  相似文献   

20.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其主体驾驭全部写作活动,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修改推敲,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综观近年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充分张扬个性,展露人格世界。可见,要想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上进行培养。一、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要想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我认为首先应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