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材编写者等因素组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方分别拥有哪些权力,这些权力各有多大,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阅读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存在着两极:一是过分强调文本和教材编写者的权力,文本的意义被看成是客观的、封闭的、  相似文献   

2.
对话理论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文本为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和同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交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是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交流,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样的定位,使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文本一改过去的客体地位,成为阅读教学中交流与沟通的主体之一。阅读教学要重视文本的作用,正是文本给了我们无限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教师、教材、以及教材编写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双边关系中,学生与教师、教学文本之间的对话,是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和理解的,但对学生与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或者说是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他们在课堂预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仔细研读文本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千课一面、叙述空洞,偏重知识、缺乏过程,三维分开、语文缺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整合课标、教材编写者意图、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等方面的信息,综合确定教学目标,且目标叙述科学合理、层次清楚、可检测。  相似文献   

7.
林小燕 《教师》2014,(19):87-87
正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要让阅读教学释放出对话的魅力,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实际,创设对话生存的"土壤",让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对话关系,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为对话而变得更精彩。一、链接生活,在感悟中对话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品用  相似文献   

8.
对话理论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文本为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和同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交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是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往往是单篇的课文,重视文本信息的完全传输、知识的系统教授,强调这一个文本的特点,而不太注意这个文本处在什么单元,在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往往缺少单元的意识,缺少教材的视野、课程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朱瑛 《小学语文》2012,(6):17-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涉及“教学对话”。实验版课标阐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版新课标表述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两个版本的课标,2011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词。对教材而言,“教科书编者”直接关联着教材的编写意图,这个变动可以理解为课程设计者对教材教学价值的重视,认为在文本解读中,既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也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啊,我们的阅读教学的宗旨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乱象)所形成的弊端,是让学生觉得阅读教学无章可循,劳而无功。虽然是功利主义的学习观作祟,但一些学生看不到"效果",他的心目中这个学科的地位也就降低了,所谓"趣味"更是无从说起。有位专研"阅读学"的教授在交谈中对高中教学表示了一些困惑,我对她说,这个问题,如同营养学家对饥民谈养生,现在学生的问题是没有时间读书。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每到一所学校,我都注意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教材观下,教材是一种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它具有文本所具有的意义的开放性、历史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等特征,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媒介,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平台.纵观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而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教材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为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和探讨语文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课后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直接体现了编者意图,反映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助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因此,教师合理有效地研读课后思考练习题,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15.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师缺乏熟读文本的过程 没有熟读的过程,教师就无法对文本的内容了然于胸,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以及作者在文本中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本的新篇目增加了很多,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以防止教师阅读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参考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能否准确解读文本,直接关系着能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系着阅读教学的成败。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准确、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我们常常提及的“文本”包含了多重含义:立足于读者的角度,它代表的是作品;立足于编者、教者的角度,它代表的是教材;而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它代表的是“学材”。  相似文献   

17.
郭启惠 《今日教育》2007,(1S):43-44
笔者经常到学校听课.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不重视课文的思考练习题(包括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和课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他们对思考练习题的态度是:要么备课上课置之不理.要么只选用一两道题.要么就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这样一来,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思考练习题就失去了价值。如何充分运用思考练习题.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渠道,在把握、内化文本原初内在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共同建构起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与超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契机。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而完全忽视了文本作为教材的确定的意义,盲目探究教材文本意义的生成,致使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缺失了“语文状态”,学生也缺乏对文本真正的感同身受,进入不了文本所描绘的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依托文本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实践也证明,合理地、创造性地处卵和使用教材,往往能使教者与学生、文本,以及教材编写者走得更近,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该重新审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应该将阅读文本的过程视为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基于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文本以及文本背后的作者与教材编者均在课堂这一特殊场城里彼此间发生着生命的际遇、视阈的融合.因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