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仲 《现代语文》2007,(7):4-25
(一)导入1.幻灯片展示青年毛泽东的照片一桢。2.请同学说一说你心中的毛泽东。(学生主要了解其军事、政治上的成就)3.师补充: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且是个优秀的书法家、诗人。他的"毛体"书  相似文献   

2.
柏桂芝 《现代语文》2008,(11):109-109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值青年时期。当时的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仅十余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中国社会何去何从前途未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农大众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军阀赵恒惕下令逮捕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的诗词都是品位极高的艺术精品.但经过许多名家的解说、分析,一般读者也能领略其中的奥妙。然而,时至今日,课本中仍有少数词句的注释,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一、“鱼翔浅底”一句,课本注:翔,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用来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盘旋地飞,形容鱼,就是盘旋地游,兜着圈子游。这又怎能说明鱼儿游  相似文献   

4.
5.
理解词的第一步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这样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一般人认为《沁园春·长沙》的关键词语是:"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具有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动词(人教版教学用书)。不过笔者认为本词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形容词"独"字。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个外国人评价毛泽东是“一个词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我觉得这话并不夸张。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词人。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和感染,这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是我在讲授《沁园春·长沙》的一次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诗的大国,诗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因此,各种语文教材都精选了大量诗歌。教诗学诗,免不了要涉及一些诗的基础知识,如诗的分类,诗的名称等。然而,在现行教材及有关工具书中,诗的分类和提法较为混乱,以致有的名称术语内涵模糊,外延不清。如“旧体诗…新体诗“‘现代诗’’等的内涵及外延就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时间与历史的交织,水意象与生命的焦虑、人生的情怀合为一体.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内涵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时光流失与历史变迁,显现出一种向前看的时间观念;二是表现理想障碍与生命激情,显现出强烈的御物性和个人生命气息;三是表现心情的舒畅与欢快,展示出对自然美的欣赏.《沁园春·长沙》中三个意义交织,水带来了自我的消逝,也...  相似文献   

9.
科学人性的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支柱之一,也必将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无论是现行以选文解读为中心或是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提升为管理工作。我们应学习、引进管理科学理论以为借鉴。发本组文章是盼老师们去探索,去认识、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诗歌的学习鉴赏中,如果尝试援引不同作者类似意象或意境的诗句,知人论世,进行比较性鉴赏,不但町以增加诗歌知识储备,更是一种较好的提高诗歌鉴赏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立足学生长远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为例,阐明了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强调教学中读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的豪气,自然首先得作品本身有豪气可读;如果教材编排正好涉及这豪气,当然再好不过;而最后落脚点还在于读,酣畅淋漓地诵读出心得体会,包括豪气。  相似文献   

13.
师: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举手,哇,多得很;那么喜欢读诗歌的举手,哟,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太爱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珍品,他的《沁园春&;#183;雪》更是其中的瑰宝。这首词俯视万里,纵论千古,气魄雄伟,可称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5.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也历来被人们奉为朗诵的经典之作。全词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革命斗争历程的回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改变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朗诵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内容,传达其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昂扬豪迈。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与《沁园春·雪》并称"毛诗双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思路:在对文本进行多层次解读的基础上,以语文教学"语用观"为指导,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将两首词做比较阅读,将听、说、读、写的训练糅合其中,推动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高效体悟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的同时,站在历史的高度,完整地认识一个伟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的杰作,一直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放在必修一“吟诵青春”这个板块里。反复诵读,扑面而来的乃是一派凌云之气。绘景摹形绚丽多姿,词脉结构精巧完美,炼字炼句形象生动。开篇的“独立”二字更是神韵丰富,令人深思,值得反复涵咏品味。  相似文献   

18.
我们阅读《沁园春·长沙》,觉得全诗充满自由奋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豪气凌云之感,与传统的悲秋之诗很不一样,这是大多读者会有的整体感觉。解读的重点就是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的感觉?教学凝结点也应集中于此。  相似文献   

19.
沈永生 《教师》2012,(1):50-51
教学中,如何读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的豪气,笔者认为自然首先得作品本身有豪气可读;如果教材编排正好关涉这豪气,当然再好不过;而最后落脚点还在于读,酣畅淋漓地诵读出阅读体味,包括豪气。具体应如何读《沁园春.长沙》呢?笔者认为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案例背景]自古以来,“士多悲秋”。马致远面对“夕阳西下”,慨叹“断肠人在天涯”;杜甫登上衡山。凭高望远,道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愤;同样是秋天,刘禹锡面对“晴空一鹤”,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冲霄豪情。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之秋,一扫历代文人官场失意之愤、得意之喜,喷射出的是如火如荼的激情和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